紅羅山書院
摘要:由于書院管理嚴格,教書先生認真負責,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紅羅山的東南方向有一眼水井,相傳是梁祝和同學們輪流挑水的井。紅羅山書院桃李滿天下,弟子們為報答書院老師的培育之恩,捐資在紅羅山修寺,名曰報恩寺。又因紅羅山不是真正的山,而是用土堆積的臺子,當地群眾又稱報恩寺為“臺子寺”。
記者 李賀建
汝南西南約35公里處,有一個紅羅書院,也稱紅羅山書院,因在紅羅山上修建而得名。書院建在高8米的土臺上,面積數百平方米。
紅羅山書院遺址。
春夏之交,紅羅書院綠樹環合,郁郁蔥蔥,風景十分優美。該書院又因梁祝曾在此讀書而聞名遐邇。
紅羅山書院。
這所書院,歷史悠久。相傳始建于西晉,東晉時已初具規模。當時,有名儒在此傳道解惑,教書育人。方圓幾十里的鄉民,慕其盛名,送子女到此讀書。凡求學者均吃住在校,基本上采用是封閉式管理。由于書院管理嚴格,教書先生認真負責,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
當年梁山伯和祝英臺在此同窗共讀三載。紅羅山的南邊橋的兩側分別有一水池,叫“鴛鴦池”,是梁祝課余時常來玩耍的地方。紅羅山的東南方向有一眼水井,相傳是梁祝和同學們輪流挑水的井。現在這眼井還在,井旁立了一塊牌子,上寫“梁祝井”。
紅羅山的北坡有一棵粗大的銀杏枯樹殘身,見證了紅羅山的古老歷史。聽老人講,它是梁祝同窗共讀時共同栽下的,人們稱它為“梁祝樹”。一千多年過去了,梁祝樹長成了參天大樹,樹干幾個人都抱不過來。
紅羅山書院桃李滿天下,弟子們為報答書院老師的培育之恩,捐資在紅羅山修寺,名曰報恩寺。又因紅羅山不是真正的山,而是用土堆積的臺子,當地群眾又稱報恩寺為“臺子寺”。
一千多年過去了,雖歷經滄桑,但書院昔日的風韻猶存。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