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余熱獻老區
摘要:學校領導宣布全體肅靜、脫帽,向革命烈士默哀,少先隊員代表向革命烈士墓敬獻花圈。2017年7月,我退休后去駐馬店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工作,經常到革命老區調研,到革命紀念地進行考察,到紅色紀念場館參觀學習,到革命烈士陵園瞻仰,使我對革命老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 王太廣
紅色信仰是我一生的追尋,紅色基因傳承是我的義務。
我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農村生活,在鄉村成長。當我懂事的時候,就聽長輩們講,中國共產黨是窮苦人的大救星。
我上小學后,老師教的第一首歌是《東方紅》,歌曲里“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人英勇形象慢慢鐫刻在我的腦海里。特別是我成為一名少先隊員后,懂得了脖子上系的紅領巾是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不顧個人生命安危用鮮血染紅的。
1965年清明節那天,我們水屯完小的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去祭掃革命烈士墓。我們排著浩浩蕩蕩的長隊,冒著蒙蒙細雨,唱著“山鳥啼,紅花開,陽光照大路,少先隊員來掃墓。墓前想烈士……”歌曲,向薛莊北側的革命烈士墓走去。
烈士墓周圍的蒼松翠柏顯得莊嚴肅穆。同學們懷著莊重的心情,列隊在烈士墓前站立。學校領導宣布全體肅靜、脫帽,向革命烈士默哀,少先隊員代表向革命烈士墓敬獻花圈。當校長朱廷耀講道:“這里埋葬的是一位抗日英雄,他被敵人的子彈打中后,腸子流了出來,仍堅持捧著腸子向敵人還擊……”我聽著聽著就流淚了,想起了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我們默哀后,邁著沉重的步伐,圍繞烈士墓瞻仰一周。之后,在墓地旁邊拔雜草、打掃衛生。祭掃活動時間雖然不長,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紅色信仰的種子已經慢慢播種在我幼小的心靈中。
我上初中時,曾到過孟莊大隊孔莊給孔繁益烈士掃墓。聽大人說,孔繁益曾與馬尚德(楊靖宇)、張家鐸、李鳴歧等早期共產黨人一起參加并領導過確山暴動、劉店秋收起義、水屯抗糧抗款斗爭等。他親手建立了汝南縣最早的黨組織——孔莊黨支部。孔繁益先后3次入獄,雖遭嚴刑拷打,但仍寧死不屈,于1944年壯烈犧牲。他的光輝事跡在水屯一帶流傳很廣,他的革命精神被后人敬仰和傳頌。
紅色信仰就像一盞紅燈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為了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我在水屯高中上學時就開始寫入黨申請書。參加工作后,我要求入黨的心情更加迫切,對革命先輩更加崇拜,對紅色信仰也更加堅定了。1983年7月1日,在韓莊公社機關舉行入黨宣誓儀式后,我就與公社黨委組織委員潘德榮一起到王樓之戰遺址、戰地醫院舊址和無名革命烈士墓群參觀、憑吊。
我無論去哪里工作,首先了解當地的黨史、革命斗爭史,憑吊革命先烈。我到汝南縣委宣傳部工作后,每到清明節,就去縣城南關的革命烈士陵園掃墓。瞻仰那位大革命時期曾與蔡和森、李大釗共同傳播紅色思想的革命先驅——李渭濱烈士。我到正陽縣委工作后,首先到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途經汝河的雷崗之戰舊址,緬懷在強渡汝河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
我到駐馬店市委辦公室工作后,經常隨領導到楊靖宇故居、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竹溝革命烈士陵園等地參觀、瞻仰和學習。每當站在革命烈士的墓碑前,我總是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似乎看到了駐馬店籍的中共六大代表李鳴岐被捕入獄、身受重刑仍堅強不屈的悲壯情景;似乎看到了鄂豫邊游擊隊長陳香齋犧牲前高喊“我沒有看到勝利,希望你們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身影;似乎看到了民族英雄楊靖宇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在冰天雪地無糧無援的情況下,在茫茫林海中吃草根、嚼樹皮、吞棉絮,只身與日寇激戰五晝夜,一直戰斗到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英雄壯舉……同時想到無數革命先烈在血雨腥風的艱苦歲月,在硝煙彌漫的激烈戰場,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為了推翻蔣家王朝的黑暗統治,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在槍林彈雨中前仆后繼,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贊歌……紅色信仰使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靈魂一次次得到洗禮;使我在每個工作崗位上,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職盡責、為黨爭光。
2017年7月,我退休后去駐馬店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工作,經常到革命老區調研,到革命紀念地進行考察,到紅色紀念場館參觀學習,到革命烈士陵園瞻仰,使我對革命老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我先后參與了革命老區鄉村產業振興、駐馬店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全市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等調研,分別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我先后創作了《守望紅色信仰》《紅歌伴我成長》《與楊靖宇并肩戰斗的孔繁益》等近百篇文學作品,分別被《人民日報》《作家文摘》等報刊采用。我撰寫的《楊靖宇精神:從中原大地到白山黑水的傳承》《革命老區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路徑與思考》等論文分別在《農民日報》《河南日報》《駐馬店日報》等報紙上發表。我參與編著了《駐馬店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論壇論文集》等圖書。我應邀參加了省委宣傳部召開的河南省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工程項目推進會、全國老區宣傳工作會、第十二屆中原智庫論壇、電影《打鐵花行動》看片研討會,并分別在會上發言。我受邀在市委組織部遠程教育“直播課堂”作了題為《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老區精神》的講座、在駐馬店市廣播電視臺制作的大型文獻紀錄片《豐碑》和“百名黨員講黨史”專題節目中接受采訪等。我撰寫的《竹溝精神與大別山精神一脈相承》在全市“百年黨史風華正茂”主題征文活動中,被市委宣傳部等部門聯評為一等獎。
現在,任何榮譽、名利對我來說都不重要。我只想在新時期的趕考路上,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繼續為革命老區駐馬店的現代化建設發揮余熱,為傳承紅色基因作貢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