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責任 顯擔當 以農機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摘要:鼓勵以農機專業合作社投資為主體,積極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與農機企業開展“社企共建”,與金融機構開展“銀社對接”,開展農機融資租賃業務,與保險機構開展農機保險業務,提升農機專業合作社抵御風險能力。
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鮑秋仁
2022年3月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明確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加快研發制造產業急需、農民急用的短板機具,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推動建設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提升農機裝備水平。這是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罕見對農機裝備水平與推進種業振興和加強農業科技攻關推廣并列,將農機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意味著農機工作已得到中央層面高度重視。端牢中國人的飯碗,必須要有“農機擔當”。
從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看,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而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力軍、先鋒隊,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引擎和載體作用。農機服務主體是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的重點工作對象,推行農機社會化服務是推動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工作抓手,與時俱進做好農機社會化服務相關工作意義重大、作用突出。
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難題
隨著城鎮化深入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轉移,農村老齡化、兼業化問題日益突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是急需破解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農業生產托管,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情況下,將耕、種、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種方式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和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怎么種地的難題,讓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安心外出務工經商或就地轉移從事第二、三產業。農業生產托管是廣大農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型農業經營形式,這種經營形式豐富了農業統一經營的內涵,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率,對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引領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目前,我市入社經營土地面積205.7萬畝,通過提供規模化、專業化服務,既不流轉土地經營權,又能發展規模經營,讓小農戶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通過農業生產托管,可以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等要素導入農業生產,切實解決小農經營方式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有利于改善農業資源要素投入結構,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通過拓展服務領域,從耕、種、管、收向烘、儲、加、銷、貸等延伸,有效增強了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能力。
發展農機服務組織 扛牢糧食安全責任
至2021年底,我市農機專業合作社達1137家,其中部級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15家、省級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63家、市級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258家,數量居全省前列。
我市農機跨區作業自1995年起步,由夏季向四季擴展,從小麥、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農作物向油菜、棉花、果樹、中藥材等延伸,由機收、機播向植保等領域拓展,訂單作業和耕、種、管、收等生產過程“一條龍”作業服務發展迅速,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已經成為跨區作業的中堅力量。目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松花江畔、荊楚大地、天府之國、絲綢之路、青藏高原到處都馳騁著“天中機手”,跨區作業時間從每年4月上旬延續至11月底。全市擁有2萬多臺輪式收獲機、履帶式收獲機和3000多臺玉米收獲機。10萬名農機手走出天中,實現“天中農機”品牌服務年總收入80億元、農機跨區作業收入53億元。實踐證明,通過跨區作業,大幅度提高了農機的利用率、農機手的效益和本地機械化水平。
優化農機裝備結構 構建“大農機”格局
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積極引導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投入農業生產,加快提高農機裝備耕、種、管、收全程作業質量與效率,推進北斗自動導航、ISO-BUS(農機總線)、高壓共軌、動力換擋、無級變速、新能源動力、機電液一體化等技術在農機裝備上的集成應用,加快創新發展大型高端智能農機裝備。補齊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構建糧食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體系,實現特色經濟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加強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體系建設,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
扶持支持政策及時到位。農機購置補貼是利國利民利企的好政策,調動了農機經銷商、農機手經營和購買農機產品的積極性,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實施、守住管好“天下糧倉”意義重大。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深入實施,社會風氣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管理越來越嚴,社會監督越來越到位,與農機補貼有關的管理部門工作作風越來越扎實,農機生產經營單位誠信意識不斷增強。
著力破解用地瓶頸。同財政、農業等部門溝通協調,為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工商登記、建設用地、維修服務、應急救援中心項目建設等方面搭建快速通道,減免有關費用和提供優惠,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以農機專業合作社投資為主體,積極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與農機企業開展“社企共建”,與金融機構開展“銀社對接”,開展農機融資租賃業務,與保險機構開展農機保險業務,提升農機專業合作社抵御風險能力。
加強人才隊伍支撐。把“人才強機”作為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方針,推進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建設。
推動智慧農機信息化平臺建設。搭建全國農機化生產管理信息服務平臺和開設“農機直通車”微信公眾號,農業版“滴滴打車”加快“互聯網+農機作業”,促進物聯網、大數據、農業機器人、北斗導航等技術融合新裝備的應用推廣,推動資源整合、數據互通,搭建“智慧農機”大數據應用平臺,打造“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信息化服務體系。
總之,農機合作組織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支持農業機械化、關心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搭建社會廣泛參與平臺,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