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丨記憶中的老屋(臧放)
摘要:難忘童年,常是這樣的傍晚,太陽漸漸沉落,屋檐下飄落起母親催我回家的呼喚……踏碎了一路殘陽,飛奔進屋,猴急猴急地掂起一塊香噴噴的玉米鍋巴塞進嘴里,聽一聲母親罵我“饞嘴貓”……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15年了,每當我回到老屋,仍感覺父親猶在,因為他的靈魂留在了老屋,留在了鮮靈翠綠的菜園。
四十余年前的深秋,父親起早貪黑,從東溝拉來一車車焦土,堆在曬場,把大土塊砸成小土塊,潑上水,過了一夜,開始和泥,那是特累人的活,找來隊里的牲口,人牽著在里面轉圈,有時脫下鞋光腳踩泥,天雖涼但阻止不住建房的熱情,八歲的我也想參戰,但父親不讓,只好作罷。
摔磚坯也不是輕活。看著大人端著四個篼子的磚坯一翻一磕,四個磚坯立了起來,在兒童的眼里,也可神奇,也想試試,彎腰下蹲,使出吃奶的力氣,磚篼仍穩如泰山。看著父親深秋里滿頭的大汗,佝僂的身軀,哆嗦干癟得如空中飛下的枯樹枝般的雙手,我就想立馬長大,好替父親干活。
摔完后,還要把磚坯立起來,晾曬至干,然后,拉到東地的土窖燒制。當時我們村請來的燒窯師傅,是一位精瘦矮個戴著鴨舌帽的北方老漢,隊里給他工錢,管吃住。
從縣木材公司買來了長白山小興安嶺的紅松,從香山買來了白灰,生產隊成立的建筑隊開始建屋。老屋是父親耗盡心血的杰作,像春燕銜泥,幾經周折,終于蓋起了自己的窩。一日,村里來了位照相的,平日不愛照相的父親,突然換上他僅有的一件中山裝,拉著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一張全家福,還一再叮囑我,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第二年春天,父親在房前屋后栽起了果樹,桃花紅似火,杏花粉如霞,梨花白如雪。果樹下成行成畦的蔬菜煞是可愛,雨水剛過,種下的豆角、黃瓜、絲瓜的幼苗偷偷地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父親往往端著飯碗蹲在菜畦旁,欣賞幼苗就像欣賞自己的孩子拿到獎狀一樣,菜苗如同孩子,孩子又似菜苗,皆是父親的希望,飽含著父親多少愛呀!
難忘童年,常是這樣的傍晚,太陽漸漸沉落,屋檐下飄落起母親催我回家的呼喚……踏碎了一路殘陽,飛奔進屋,猴急猴急地掂起一塊香噴噴的玉米鍋巴塞進嘴里,聽一聲母親罵我“饞嘴貓”……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15年了,每當我回到老屋,仍感覺父親猶在,因為他的靈魂留在了老屋,留在了鮮靈翠綠的菜園。
這一輩子,不管自己身居何處,只有走進鄉下那棟紅磚青瓦的老屋才叫回家。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教育局)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