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丨春風吹過二十年(馬豪)
摘要:隨著智能手機的到來,父母也用起了智能手機,不僅下載了各種軟件,還注冊了微信、抖音,一有時間就與好友聊聊天,父親外出務工時,還經常與母親視頻聊天,父母親也一下子進入了“微”時代,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家里的每個成員都在努力,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聽著這首潘辰美的《我想有個家》,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家。
家是兒女避風擋雨的港灣,家是人們魂牽夢繞的溫馨樂園。我的老家在汝南縣梁祝鎮(原來叫馬鄉鎮),1959年我爺爺逃饑荒逃到這里并在這里安家落戶。1995年的金秋,我出生在馬鄉鎮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從我記事的時候開始,家里總是無休止地爭執,往往因為一點小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我的童年似乎也就在這種環境下“安然”度過。成年以后,我跟父母聊起這些事情時才知道那些爭執背后的故事。
父親沒讀過幾年書,母親更是大字不識一個,他們的相識是緣于媒人的介紹。當時母親嫁過來的時候,父親家里家徒四壁。父母結婚以后,我爺爺就要求分家了。母親笑著說我爺爺偏心,不公平,把大部分田地和新建的房屋都給了我二伯,給我家的就是一堆欠賬和三間還沒有通電的青磚瓦房。說到這里的時候,母親嘴角揚起了一絲苦笑,也并不愿意繼續講述了,試想一下或許那是母親心中不肯提起的傷心回憶。
奶奶在我父親年幼的時候就已經去世,爺爺一手帶大父親兄妹四人,其中艱辛恐怕只有經歷之人才會深有體會。有了我以后爺爺就更不愿意“哄我”了,用爺爺的話說就是:“帶四個孩子帶夠了,這輩子最怕的就是帶孩子。”所以,爺爺基本上不參與我們家的家事。每到田里莊稼成熟的時候就是我家爭執最多的時候,當時不像現在,大型機械普及率高,所有的農活都需要人力完成,那時候的我仿佛成了他們的“累贅”。
似水流年,轉眼到了我可以上學的年齡,家里的爭執也隨之慢慢減少。由于當時還不流行外出務工,家里的日常開銷都是靠我父親一個人做泥瓦工和莊稼地的收成來維持,我上學以后母親也可以抽出身來,找點散工的活來補貼家用。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社會飛速發展下,機械代替了人力,人們在閑暇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外出務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我家也不例外。在父母的辛苦努力下,家里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蓋起了新房,電視、冰箱、洗衣機等一應俱全,甚至還買了曾經遙不可及的小汽車。隨著智能手機的到來,父母也用起了智能手機,不僅下載了各種軟件,還注冊了微信、抖音,一有時間就與好友聊聊天,父親外出務工時,還經常與母親視頻聊天,父母親也一下子進入了“微”時代,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家里的每個成員都在努力,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農村是社會的窗口,通過農村普通家庭發生的變化,可以看出祖國的巨大變化,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人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也會出臺更多惠民便民好政策,家家戶戶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作家協會)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