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爵士樂的最佳書寫
摘要:還有人將它命名為傳記小說,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是現實中的爵士樂大家,作家借用真實史料,以哈利和公爵的巡演為線索,公爵在路上不斷回憶自己的爵士樂手前輩,萊斯特·揚、比莉·哈樂黛、瑟隆尼斯·蒙克、艾靈頓公爵、切特·貝克……這些受難圣徒般的傳奇音樂家,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用燃燒自己...
張運濤
中文譯者孔亞雷在序言中說:“《然而,很美》這本書,從結構到內容都散發出典型的爵士樂氣質。既遵循傳統,又勇于創新;既嚴謹,又自由;既隨心所欲,又渾然天成。它的主體由七個篇幅差不多的部分組成,每部分都聚焦于某一位爵士音樂家,之間再用艾靈頓公爵電影片段般的公路旅程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像連接七個房間的走廊)。”
真的很美,其中之一便是書的寫法。它完全是一種跨文體寫作,散文?小說?傳記?都像,又都不像。還有人將它命名為傳記小說,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是現實中的爵士樂大家,作家借用真實史料,以哈利和公爵的巡演為線索,公爵在路上不斷回憶自己的爵士樂手前輩,萊斯特·揚、比莉·哈樂黛、瑟隆尼斯·蒙克、艾靈頓公爵、切特·貝克……這些受難圣徒般的傳奇音樂家,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用燃燒自己來成就他們的爵士樂。
《然而,很美》里提到萊斯特·揚“像微風在尋找風”的聲音,本·韋伯斯特“充滿了呼吸感,像個有血有肉的活物”的薩克斯,當然還有切特·貝克……
什么?你不懂爵士樂?沒關系,杰夫·戴爾的文字能讓你猶如親臨現場。準備好了嗎?先來聽本·韋伯斯吧,“他的演奏如潮水般強大而寧靜,呼喚著,仿佛大陸其實不過是艘大船,在隨波逐浪,駛向故鄉。海水輕拍碼頭,應和著他想要的緩慢時光,粗重的纜繩被漸漸拉緊,鳴叫的海鷗隨著他緩慢的節奏而盤旋。有一次,兩條鯨魚沖過了陰影線,它們聆聽著如漲潮般哭泣的布魯斯,直到最后僥幸被海浪卷回,帶著他的聲音潛入海底。當別人告訴他這件事,他哭了,感受到瀕危物種間隱約的同病相憐”。
“他把情歌吹得如此柔緩,你聽見時光壓在他身上的重量。在他漫長的人生里,有許多東西要放進每一個音符。”
這重量有點沉重?好吧,換一個,聽聽天才的切特·貝克,“他甚至也不是為自己而吹——他只是吹,跟他的朋友亞特相反,亞特把自己的一切放進他演奏的每個音符,而切特不把自己的任何東西放進音樂,他吹出的音樂仿佛被他拋棄了。那些老情歌和經典曲目,會得到他綿綿不斷的愛撫,但不會有任何結果,最終都散入虛空”。
“切特只會讓一首歌感到失落,被他吹奏的歌需要安慰,不是因為他的演奏充滿感情,而是那首歌自己感情受傷了。你感覺每個音符都想跟他多待一會兒,都在向他苦苦哀求。”
怎么樣?我相信,無論你是不是爵士樂迷,無論你有沒有聽過那些歌,這本書都會讓你想去聽一聽,或再聽一聽。
杰夫·戴爾的語言精致、比喻漂亮、意象驚艷。比如,“心不在焉的小雨”“音樂里必定有某種可怕的東西,才能將一個男人摧殘至此”。
書的后記,作者說:“只是一種補充,而非與正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實上,那個后記完全稱得上一篇條理清晰、語氣冷靜并極具創見的爵士樂論文。
《然而,很美》不像一本爵士樂之書,它沒有任何關于爵士樂的專業評論。可它又確實是一本爵士樂之書,因為他寫的是創造出爵士樂的那些靈魂——還不夠嚴謹,事實上,杰夫·戴爾寫的不只是爵士樂手,他寫的是像梵高那樣偉大而孤獨的心靈。
《洛杉磯時報》稱它“也許是有史以來關于爵士樂的最佳書籍。”
有記者曾經問過杰夫·戴爾,他并不是音樂家,也不是音樂評論家,憑什么寫了一本爵士樂的書,杰夫·戴爾說:“憑我的愛。”
【相關鏈接】
書名:《然而,很美》
作者:[英] 杰夫·戴爾
翻譯:孔亞雷
2016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