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丨往事也可回首(劉成安 劉紅軍)
摘要:玉山公社衛生院領導給我發了一個保健箱、一臺聽診器和一套針灸針等醫療器械,把我分配到玉山公社高竹園村聯合診所工作,當時玉山街李更醫生(現玉山居委會衛生室醫生)的祖父在高竹園村聯合診所當所長,裴樓村劉毛蛋(現玉山鎮衛生院醫生)的爺爺在聯合診所當醫生,聯合診所的醫生還有初徐村的...
我叫劉成安,家住駐馬店市遂平縣玉山鎮劉莊村,是一名老黨員,赤腳醫生,退伍軍人。我于1949年1月出生,因家境困窘,斷斷續續地完成了初等學業,我先是在玉山公社郝莊學校讀高小,高小畢業后考入玉山公社初中,1964年春季初中畢業。1964年至1965年,我在遂平縣防疫站上了兩年衛校,主要學習西醫。衛校畢業回玉山公社醫院實習,實習結束經考核合格,領取了縣里統一發放的醫生資格證(后遺失)。
玉山公社衛生院領導給我發了一個保健箱、一臺聽診器和一套針灸針等醫療器械,把我分配到玉山公社高竹園村聯合診所工作,當時玉山街李更醫生(現玉山居委會衛生室醫生)的祖父在高竹園村聯合診所當所長,裴樓村劉毛蛋(現玉山鎮衛生院醫生)的爺爺在聯合診所當醫生,聯合診所的醫生還有初徐村的南溜鏡和高竹園村的王華亭。1969年,按照上級精神,聯合診所取消,幾名醫生各回各村,我帶著分配的中西藥品及醫用器械回到老家劉莊村醫務室工作。
我于1970年冬應征入伍,在某空軍后勤部隊任衛生員5個年頭,表現出色。1975年夏返鄉后,我繼續在劉莊村衛生室工作直到1982年。1982年組織安排我去村供銷社工作。后來供銷社改革,我回家務農。
入伍前的1969年,腦膜炎在我們劉莊村流行,全村有20多人受到感染。我快速跟蹤診斷,果斷用藥,并積極上報疫情,送他們去公社衛生院繼續治療,后來他們全部康復出院。沒有一例漏診、誤診,受到當時的玉山公社通報表彰。
1975年,我退伍回村不久,我村大劉莊組村民陶更的兒子陶書元出生4天,高燒不退,嚴重時達41.9度,孩子一度抽搐,昏迷,孩子父母焦急萬分,不知所措!我立即趕到他家問診,診斷分析為重感冒,當即用了氨基比林和小兒退熱片。為防萬一,我夜晚就住在他家,一邊安慰陶更夫婦情緒,一邊小心監測孩子病情,不斷采用溫水毛巾擦拭,用酒精棉球擦前心、后背、手掌心、腳心等,一天一夜后,小孩體溫恢復正常,神智恢復清醒,各種癥狀消失,我才放心離去。
如今的我,年逾古稀不忘初心。前些年我在村里擔任村民監理委員會委員,平日里在村里義務值班、護樹護路、修剪花木、清理垃圾。2020年春節期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作為一名71歲的老黨員,主動找到村黨支部書記李松林同志,要求參加疫情防控。于是,我堅持在村卡點義務值班一個月才被強制回家休息,并為疫情捐款500元。這些年我還時常受邀義務為街坊鄰居送醫送藥、打針輸液,忙哉樂哉,為鄉村振興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人生數十載,彈指一揮間。鄉村醫生行醫經歷的點點滴滴,至今歷歷在目。不覺數十年過去,每每想起,感慨萬千!如今的我已73歲,我領著鄉村退伍軍人的補貼,我老伴領著鄉村教師補助,兒女均已成家立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全家感受著黨和政府的溫暖。
(記錄者單位:駐馬店市遂平縣教育局)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