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丨媽媽的目光(王永顏)
摘要:媽媽的目光,從過道這頭,一直望向過道那頭。臺灣作家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每到周末,我們姊妹幾個相約去爸媽家,爸媽顯得很高興。看著爸媽黑發變白發,我怕爸媽再等不了。
爸爸病了。
剛過完春節,一天,媽媽急匆匆地打電話,說爸爸病了,暈吐厲害。
帶著爸爸去醫院檢查,小腦梗死。在醫院住了一陣子。
病情減輕后,醫生開了近一個月的藥,出院了。
爸的藥吃完了。根據醫囑,爸以后不能停止吃藥了。于是,我去藥房買了些,給爸爸送去。
臨走時,爸媽還像以前一樣,讓我捎些院里種的綠油油的青菜,說沒打農藥、純天然,讓我多拿些,再多拿些。盡管我一遍遍地說夠了、夠了。
這是爸媽竭盡所能的愛。
在和爸媽說了“過幾天再來”后,我走了,說好不讓爸媽送。
在我扭頭的那一刻,看到了媽媽的目光,滿含憐愛與不舍。
瞬間懂了,小時候,爸媽是我們的依靠;大了,我們成了爸媽的依靠。
我走出了過道口,過了村中的東西街道,走進了和我們過道相通的另一個過道,一直向南通向大路邊。
兩個過道間很順直,無任何障礙,足有二三百米遠。
在我快要走到第二個過道盡頭時,驀然回首,媽媽還站在家門口,朝我望著。那瘦弱的身子顯得更小了。
我是媽媽的孩子,也是孩子的媽媽。曾經過去的時間里,我的目光總在追逐孩子的方向,卻忘了回過頭望一望,那束永遠跟隨著、凝視著我背影的深情目光。
我多想大聲地告訴媽媽,快回家吧??墒?,那么遠,媽媽能聽得見嗎?
媽媽的目光,從過道這頭,一直望向過道那頭。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轉彎的地方。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是的,上學、工作、嫁人。在媽媽的目光中,我一步一步挪移到今天。
爸媽老了,從他們步履蹣跚的腳步中,從他們花白的頭發上,從他們布滿皺紋的臉上,從他們已無多少神情的目光中,看得出,爸媽真的老了。
每到周末,我們姊妹幾個相約去爸媽家,爸媽顯得很高興。拿出所有的零食,一股腦兒放在桌子上,讓孩子們隨便吃。有時,媽媽用手拿著,一個挨著一個送到手里。
我常告訴媽媽,孩子吃多了這些不好,影響吃飯。但媽媽總忘。
如果有事去不成,媽媽雖嘴上說著:“忙吧,不用過來了。”但分明能聽出電話那頭的落寞。
《朗讀者》里有一句話:“年少的時候,父母選擇用適合的愛引導我們;年長之后,我們卻選擇用疏遠的愛回饋父母。”
是的。父母老了,腳步不再矯健,聲音不再洪亮,反應不再靈敏。曾經,我也對父母的表現顯露出不耐煩、埋怨、責怪。慢慢地,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父母跟我們說話變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說錯了。甚至有時,爸媽表現出對我們的討好。
人生來來往往,哪有來日方長??粗謰尯诎l變白發,我怕爸媽再等不了。為人子女,要在來得及的時光里,多些理解、多些陪伴,少些責怪、少些埋怨。不是父母無能,而是我們要求得太多。
媽媽的目光,那飽含愛與憐的目光,時刻追隨著我……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婦女聯合會)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