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丨一盒老車票(龍施竹)
摘要:但是當父親粗糙的手掌遞過車票時,霎時,我仿佛回到了向父親央求車票的小時候,他總說,你要理解爸爸,爸爸在建設我們的國家,你在家要聽媽媽的話,等你攢滿一盒車票,爸爸就一直陪著小妹兒(我),哪兒也不去了。
在我家衣柜的頂上,有一個被塑料袋包裹的鐵盒子。它在上面的時間太久了,久到安置它的母親也忘記了是什么。
我打開這個鐵餅干盒,里面是一沓沓淺粉和淡黃的火車票,都保存得很好,字跡仍很清晰。因為二十多年前,它們可是我的寶貝。當時鐵路子弟們的一大愛好就是比車票,不僅比多少,也比誰能更準確地估出那些陌生地名之間的距離。
父親赴各地建設鐵路、學習技術,往往半年才能回來,回來時,帶回的特產我通通不感興趣,單單要父親把車票給我。我輕念著票上的“長治”“昆明”“鄭州”……憑這些名字,想象另一個城市的光景是困難的,但這不妨礙一個孩子的無窮遐想。
那時候火車很慢,去火車站接父親的日子,我攀上母親的臂彎,眼瞅著火車將近,就興奮地揮舞雙臂,大聲叫著“爸爸,我們在這里”,仿佛要努力蓋過那刺耳的汽笛聲。
眨眼二十多年過去,我也如愿成了一名鐵路人。工作地在外地,臨走那天,母親悄悄告訴我:“你爸嘴上支持你,可昨晚總睡不著,一直念叨要不就讓小妹兒(我)在家鄉工作。”
到了車站,父親堅持要幫我拎行李,他習慣在父女共處的時間里,承包最重的負擔。我沒有拒絕,以為只有這樣他才會安心些。并排走時,爸爸好像變矮了,他以前比我高出好大一截。
候車時,他翻出我的身份證,費了好大勁,才從取票機里搗鼓出了車票。我剛想告訴他,現在用不著車票,刷身份證就可以進去。但是當父親粗糙的手掌遞過車票時,霎時,我仿佛回到了向父親央求車票的小時候,他總說,你要理解爸爸,爸爸在建設我們的國家,你在家要聽媽媽的話,等你攢滿一盒車票,爸爸就一直陪著小妹兒(我),哪兒也不去了。
不得不告別了,他眼圈泛紅,嘴角動了好幾下,最后只說了一句:“注意身體,好好工作,別丟咱家的臉。”
這個口拙又剛強的男人,這個大半輩子與鐵軌打交道的工人,這個深愛著鐵路與家人的父親,又哪里會講出電影橋段里的煽情告別呢?我甚至討厭車站起來,它總代表著告別。我情愿動車開得慢一些,讓我留在這座生養我的城市久一些。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車票,那上面,是他一輩子的故事。他一輩子,想做的是讓火車快起來,連通祖國的四海八方,讓更多家庭早一步團聚。
(作者單位:中鐵二局五公司)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