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丨我家的搬遷記(張承林)
摘要:為了慶祝這次搬新家,父母找來當地比較有名的木匠做了床、衣柜、桌子、儲物柜等新家具,又到城里買了縫紉機、電視機和自行車等當時比較流行的物件兒,一家人高高興興再次搬進了新家。后來,我和弟弟陸續步入學堂,家庭開支也越來越大,我們一家四口就一直住在那個瓦房里。
我家先后經歷了四次搬遷,從最先破舊的石板房到兩間嶄新的瓦房再到五間瓦房,再到磚混結構的小樓房,到目前城市里的商品房,我也從陜西商洛老家搬到了現在的生活地四川成都,每一次搬遷都是一次超越,也都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和國家的繁榮富強。
我家第一次搬遷,是從破舊的石板房搬進嶄新的瓦房。那時候,父親為了娶母親,在爺爺的幫襯下蓋了兩間新瓦房。房子蓋好后,父親用平時做苦力攢下的錢置辦了些簡單的家具和鍋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把小屋簡單布置后,就趕緊舉辦了婚禮,把母親接回來,就算安了家。
那個瓦房不大,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個衣柜、兩個箱子就占去了房子大部分空間,另外一間做廚房,就更顯得擁擠了。但母親很喜歡,夸它比石板房堅固、暖和、漂亮。而且,能住上嶄新的“自建房”,村里人都羨慕得不得了呢!
就這樣,父母在他們幸福的港灣里努力地生活著。不久后有了我,3年后又有了弟弟。弟弟出生后,房子就越發顯得擁擠了。母親常常念叨:“什么時候能換個房子呀。”兩年后,母親的夢想成真了——父親用努力在外打工攢下的一點兒積蓄,在原有的房子前面新蓋了三間敞亮的瓦房。
為了慶祝這次搬新家,父母找來當地比較有名的木匠做了床、衣柜、桌子、儲物柜等新家具,又到城里買了縫紉機、電視機和自行車等當時比較流行的物件兒,一家人高高興興再次搬進了新家。
后來,我和弟弟陸續步入學堂,家庭開支也越來越大,我們一家四口就一直住在那個瓦房里。那時,我和弟弟同住一個房間里,由于房間比較狹小,經常為了搶占位置、擺放物品等一些小事打得不可開交。父母為此頭疼不已,母親擔心我們沒有安靜的學習環境而影響學習,常常跟父親嘀咕:“孩子大了,能有個獨立的房間就好了。”但這次,母親的愿望遲遲沒有實現。一直等到我參加工作,那時,剛好趕上國家實施移民搬遷政策,于是我“攛掇”他們蓋新房。就這樣,我們在村子里的集中安置點修建了磚混結構的兩層小樓房,布局和城里的樓房基本一致,有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后來,母親經常開玩笑說:“這會兒,你們兄弟倆再也不會為了占位置而打架了,可是你已經參加工作了,離我們越來越遠,一年也回不來兩次,你弟弟也在外地上大學,很少回來……”說著說著,母親的淚水就忍不住流了下來。我知道,她是想我和弟弟了。
再后來,我在城里買了商品房,后來弟弟也在城里買了新房。搬家的時候,父母特意從老家趕到了城里,看著大而舒適的房間,望著窗外干凈整潔的公園和五彩繽紛的大都市,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為我們有今天的生活感到高興。
這就是我家的搬遷記,越搬遷越幸福。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普通老百姓的住房變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從一貧如洗邁進全面小康的真實寫照,是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的一個幸??s影。
(作者單位:中鐵二局電務公司)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