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中藥櫥(王迪)
摘要:中藥櫥一般貼墻放置,既節省空間,又可以抬手取,低頭拿,半步可觀全藥匣,非常方便。閑下來的時候,中藥櫥又像是后勤基地,父母總是憐惜地擦拭中藥櫥后,再去收拾補充藥品。歲月的風穿越了時光,斑駁了中藥櫥油亮的外表,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不是醫生,也沒有學過醫,卻對醫學有著濃重的感情。這份感情純粹是源于從小的耳濡目染。我的姥爺是名老中醫,父母、姨夫、小叔都是醫生,小姨、弟弟、弟媳也都在醫院上班。記憶中從小到大我們搬過很多次家,家具也換了一批又一批,唯獨那兩個中藥櫥無論搬到哪,都是請了人小心翼翼地來幫忙抬著,直到現在依然是我們家的“頂梁柱”。
中藥櫥斗面呈長方形,表面布局層次分明,四邊倒棱,紫紅古樸,雅致美觀。除去最底層的大抽屜,上下左右共有七排斗,所以又叫它七星斗櫥。藥櫥可以放置的中藥品種很多,每個斗里按照日常調配藥品所需,放進中藥,父親再在外面的小抽屜上,用毛筆蘸了顏料按順時針寫上各種中藥的名稱,便于找藥。姥爺家和我家的藥櫥都又在七排斗的上面打造了一層空格,用來擺放一些常用的藥,側面釘上幾個釘子,還可以掛一些長的或者需要晾干的中藥。中藥櫥一般貼墻放置,既節省空間,又可以抬手取,低頭拿,半步可觀全藥匣,非常方便。
中藥櫥 作者供圖
我三四歲的時候,父親決定在縣城開診所。萬事開頭難,在租到了合適的門店之后,年輕的父母已經囊中羞澀,連進藥的本錢都緊張,而看病的人卻幾乎沒有,有時一天也就來一兩個人買點風油精、草珊瑚含片之類的小東西。父母一天天的越發著急,甚至想到了放棄。一個夏天的中午,天氣格外炎熱,外面樹上的知了賣力地叫著,給人焦躁的心情火上澆油,正在算賬的父親突然把算盤往抽屜里一扔,對母親說,“不干了!這還不如回家種地哩!”母親嘆口氣說道:“那這一身醫術就算是白學了,要是想好了,那你就把這倆中藥櫥擦一擦,收拾干凈,給咱爸送回去!我們收拾東西,回村里種地去!”
父親端了盆水,拿了塊抹布,一點一點地擦拭著中藥櫥,慢慢地就平靜了下來。等到一整個藥櫥都擦完,父親再也不提不干了,而是重新把藥品歸置收拾了一番。母親笑了,她從一開始就知道父親對醫學的執迷,也知道父親根本舍不得放棄這兩個中藥櫥子。那個炎熱的夏天,父親開始按照醫書學習制作治療腰腿疼的膏藥,然后在傍晚時分,我們三個一起拿給附近出來納涼的老年人試用。或許是膏藥真的效果不錯,又或許是被我們的誠摯所打動,這個笨拙的方法使我家的診所在那個九十年代的小縣城日漸有了起色。慢慢的,憑著父親精湛的醫術和良好的口碑,家里的生意越來越好,他們兩個也越來越忙,有時看病的隊伍能排到門外綠化帶旁邊,有時他們忙得一晌連喝口水的空兒都沒有,有時夜里要忙到很晚還關不上門。
忙的時候,中藥櫥就像是父母的陣地,他們兩個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地圍著中藥櫥抓藥、包藥;閑下來的時候,中藥櫥又像是后勤基地,父母總是憐惜地擦拭中藥櫥后,再去收拾補充藥品。而今回望,這樣的循環往復已近三十年,弟弟和我已經長大各自成家,在不同的城市上班,而父母卻習慣了這種圍著中藥櫥子忙碌的生活,一刻也停不下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父母那輩人大多白手起家,艱苦奮斗,依靠勤勞致富,他們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堅韌剛強、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歲月的風穿越了時光,斑駁了中藥櫥油亮的外表,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單位:駐馬店市第三十六小學)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