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科院:科研結碩果 聚力再出發
摘要:與張新友院士合作開展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優質專用花生新品種培育及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圍繞花生新品種選育、種質資源創制開展了聯合攻關。與張秀榮研究員合作開展“芝麻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聯合攻關,從根本上解決了芝麻產業發展“卡脖子”技術,今后可以像收割小麥一樣收割芝麻。
記者 陳誠 馮帥
去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農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全市農科系統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創先爭優開新局”教育活動,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組織帶領全市農科系統干部職工把握機遇、探索創新,高質量謀劃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強化種業技術 科技創新結碩果
2021年,市農科院以黨建為引領,持續營造崇尚科學、愛崗敬業、銳意創新的干事創業氛圍,全年實施科研課題88項。推薦小麥、玉米、大豆、芝麻等90個農作物新品種參加國家、省級各類中間試驗。審鑒定通過農作物新品種6個,集成創新小麥“兩減一增”、大麥玉米一年三熟青貯飼料、花生“一選四改”、芝麻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等我市優勢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綠色、高效、高產優質配套栽培技術16項,組織實施國家科研項目7項。承建的9項國家、省綜合試驗站項目,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其中食用菌綜合試驗站項目在2021年度國家產業技術體系考評中排名第一。實施的省科技攻關“綠色優質大豆新品種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院市合作共建項目和“四優四化”花生、蔬菜、食用菌項目及省市重大科技創新專項“駐花6號選育與推廣應用”、市重大創新專項“駐豆23農機農藝配套技術示范”等項目穩步推進。
提升研發平臺 科技成效大跨越
制定省地方標準青貯大麥、青貯玉米一年三熟生產技術規程和茄子雜交制種技術規程2項。獲21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建設的海南加代育種基地科研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為玉米、大豆、花生、芝麻、蔬菜等南繁試驗提供了堅強保障。與張新友院士合作開展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優質專用花生新品種培育及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圍繞花生新品種選育、種質資源創制開展了聯合攻關。與陳劍平院士合作開展“小麥黃花葉病抗性資源材料創制與應用”項目,鑒定抗性資源材料531份,篩選出抗黃花葉病小麥新品種17個,在我市示范推廣130萬畝。與張海洋首席專家合作開展“抗裂蒴宜機收芝麻新品種選育及示范”項目,示范推廣抗裂蒴芝麻新品種豫芝NS10、豫芝ND837。與張秀榮研究員合作開展“芝麻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聯合攻關,從根本上解決了芝麻產業發展“卡脖子”技術,今后可以像收割小麥一樣收割芝麻。
厚植服務優勢 農業發展開新局
種質資源是生命延續和種族繁衍的保證,種質庫為研究農作物的起源和進化、培育農作物新品種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為加大對具有天中特色優勢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為選育優良品種打下堅實基礎,市農科院結合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扎實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利用。目前,市農科院種質資源庫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8134份。
同時,依托國家和省產業技術體系、“院市共建”“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和省、市科技特派員行動等開展技術服務活動242次,服務群眾1.2萬多人次,發放技術手冊4萬多份。遂平農科站建設鄭麥1860、鄭麥119、遂選101等優質小麥基地3.2萬畝,帶動種植15萬畝以上,并全部由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平輿農科站在各鄉鎮(街道)建設芝麻示范基地12個,示范面積7000畝,累計推廣白芝麻新品種近40萬畝。
市農科院負責人介紹:“新起點,新使命。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標志性、先導性工程,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作出具體部署,因此做好2022年的農業科研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扛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以科技創新為中心,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樹牢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的發展理念,探索有效機制與模式,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和科技服務能力,輻射帶動全市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