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娛樂

“科技+文化”新意頻出

2022-03-25 14:2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閆繼華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我們一方面要追求科技給節目帶來的炫酷感,更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毋庸諱言,當下有些節目還存在過于依靠科技而忽視內容創新,或者科技與節目本身未能有機融合的現象,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一些虛擬動漫形象也還未能真正體現中國美學風格,模仿借鑒痕跡較重。

近年來,科技與文化融合成為電視節目創作的趨勢之一。從河南衛視以《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為代表的“中國節日”系列火爆一時,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考古大會》《典籍里的中國》等節目引發熱議,再到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從地球出發》《2060》等科技類綜藝節目新意頻出,科技與文化碰撞出奪目光彩,帶給觀眾強烈的審美愉悅,讓文藝插上了“向未來”的靈動翅膀。

助推文藝發展

電視本身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科技進步讓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走進千家萬戶。“原創+文化+科技”也一直是文藝節目創作的大方向。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說:“數字化和文藝工作者息息相關,我們要在數字化時代里提前做準備。”

縱觀近年來科技與文化相結合的節目,從形態上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科技是文藝節目創作的“助手”。不少節目采用了高科技設備和技術,比如每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等大型晚會普遍采用巨大的曲面LED屏以及5G+4K/8K高清轉播技術等,注重從視覺上為觀眾提供高清晰度、沉浸式的感官體驗,讓觀眾如臨其境,沉醉其中。再如用動畫還原建筑橋梁構造、展現地質全貌、再現人物動作等,讓觀眾一目了然,這種手法在紀錄片和文藝節目中大量運用。

科技成為文藝節目創作的“源泉”。比如《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定位“青春大腦”,《智造將來》打造“暖科技”,《我是未來》《機智過人》《加油,向未來》等節目的內容涉及機器人、生活科普、科學實驗等,讓“引力波”“云計算”“大數據”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專業語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游戲、實驗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

科技成為文藝舞臺的“主角”。在這些節目中,科技全流程參與創作、生產和傳播,走上了文藝節目的舞臺。比如虛擬人廣泛出現在各大晚會和許多節目中,甚至誕生了首檔原創動漫形象舞臺競演節目《2060》。這檔節目中,各種虛擬動漫人物輪番登場,把“未來”拉到當下,夢幻般的舞臺背景、取材自傳統文化的服裝道具,非常吸引年輕人眼球。江蘇衛視2022年跨年晚會通過動作捕捉、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請回“鄧麗君”與真人歌手周深合唱,令許多觀眾尤其是中老年觀眾驚喜。

激活傳統文化

如何讓傳統文化以符合現代審美的形態“活”起來,“動”起來?如何開掘傳統文化中的當代價值,并與當下觀眾產生精神鏈接?這是傳統文化題材電視節目面臨的兩大難點,需要創作者轉變敘事語態,用貼近現代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的視聽語言來講故事。放眼近年來備受稱道的傳統文化題材節目,都能夠在這兩方面巧妙破題。

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中的《唐宮夜宴》,采用《簪花仕女圖》《千里江山圖》等古代名畫的畫意為背景,以婦好鸮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等文物進行穿插,再加上5G+AR技術的運用,讓觀眾感受到盛唐“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氣度。《中國考古大會》充分挖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AI+VR裸眼3D演播室技術的優長,針對每座考古遺址量身打造不同的“視+聽+觸”場景,實現技術上的突破與創新。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元宵晚會節目《齊天樂》利用XR技術,將許多有關民樂的歷史人物聚集在同一個舞臺上,讓觀眾置身星空之下、山水之中和敦煌石窟之內,獲得震撼心靈的視覺和聽覺體驗。

這些節目的成功,說明科技是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的重要力量。我們一方面要追求科技給節目帶來的炫酷感,更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科技力量的助推,“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節目不能自動擁有市場空間,更無法得到年輕人的青睞。

開拓嶄新領域

科技的迅猛發展為文藝節目帶來了新的氣象。當下,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文藝創作持續繁榮,“老土舊”的節目模式終將被淘汰,一批理念新、形式新、技術新的節目必將成為主流。

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將帶來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科技與文化已在一些節目中水乳交融,科技對文藝節目而言不是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已經實實在在地參與到文藝的內容創作中。比如有的節目加強VR/AR技術運用,觀眾佩戴AR眼鏡,就可以在真實的3D空間中與虛擬對象互動交流,成為節目的一部分。同時,科技形象如虛擬人,也將隨著人工智能發展,更具人情味,帶有更多人文關懷。

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將倒逼創作者加快科技應用步伐,推動電視科技進步。文藝節目的創作要實現藝術品質的飛躍,離不開科技的不斷進步。可以說,正是科技進步推動了節目創意從天馬行空到落地實現。比如湖南衛視首位虛擬數字主持人小漾,就是技術團隊通過采集數百位女性的形象,由30多位數字藝術家和工程師打造的。

科技推動文藝創新,引領文藝潮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導演呂逸濤曾對媒體表示,新媒介、新技術不僅帶來了節目制播方式的變革,而且將成為節目內容和形態創新的內在驅動力,激發創意靈感,推動文藝作品創新發展。毋庸諱言,當下有些節目還存在過于依靠科技而忽視內容創新,或者科技與節目本身未能有機融合的現象,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一些虛擬動漫形象也還未能真正體現中國美學風格,模仿借鑒痕跡較重。這些都需要創作者進一步把握科技與藝術的關系,堅持以優質內容為根本,以先進科技為支撐,開拓時代生活和藝術表現的新領域,展現文藝創新與文藝意蘊的新境界。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日产乱码一卡二卡三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一级毛片免费毛片毛片| 欧美日韩亚洲成色二本道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大全|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 美女被免费喷白浆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av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波多野结衣女教师6bd|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给我免费播放片黄色|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 | 公和熄小婷乱中文字幕| 翁想房中春意浓1-28|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777777人人人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JLZZJLZZ全部女高潮| 本子库里番acg全彩无遮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久久|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伊人| 免费观看成人羞羞视频软件| 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四虎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娇小性xxxx色|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一级毛片aaaaaa视频免费看| 按摩xxxx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