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親養老 兩代人的思維碰撞
摘要:但是,老年人真做好“投親養老”的準備了嗎?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或養老院,盡量不給子女添麻煩 “呆在駐馬店一輩子了,老了更不想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以前養兒防老是很多老人最常見的養老方式,但時代變了,老人們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記者 王冰之
日前,鄭州市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子女、近親屬在鄭州工作、生活的,鼓勵老年人來鄭“投親養老”,允許其投靠家庭新購一套住房。該《通知》對鼓勵老年人投親養老有著重要意義,引起眾多人的關注。但是,老年人真做好“投親養老”的準備了嗎?他們是否真的愿意在異鄉安度晚年?近日,記者深入街頭巷尾,走訪了諸多老年人和年輕人。
年輕人:把父母接到身邊,更方便照顧
“從上大學到工作,再到結婚生子。這么多年一直在打拼事業,現在父母老了,更想接過來,一家共享天倫之樂。”43歲的張先生說。張先生的父母一直在鄉下,隨著年紀增大,各種疾病也“找上門”了。“我爸媽也答應,再等幾年,就跟我一起來市里。”張先生說,父母從老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會不適應,而自己可能要忙于工作和家庭,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陪他們,他們的生活肯定會相對單調一些,這是他現在很顧慮的地方。
40歲的李女士和張先生也有同樣的想法。“房子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爸媽來住。能經常見到爸媽,心里就很踏實。”她表示,自己周末經常要驅車百余公里探望父母,時間都耽誤在路上了。
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或養老院,盡量不給子女添麻煩
“呆在駐馬店一輩子了,老了更不想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和身邊的老朋友一起養老,我覺得挺好。”76歲的張阿姨表示。張阿姨的子女都在江蘇,自打退休后,和老友一起聚會、跳廣場舞、打太極,張阿姨和老伴的退休生活過得悠閑而精彩。
74歲的張叔叔說:“現在年輕人工作都忙,不能給他們添麻煩,我們自己能照顧就自己照顧,照顧不了就去養老院。老年人在一塊聊天、生活就很好。子女閑了常回來看看就行。”
今年兩會期間,養老問題依然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從智慧養老、文化養老,再到長期護理保險、養老服務機制等,代表委員們帶來了許多養老新思路。讓老年人安享晚年,一直是黨和國家的重要議題。
其實,養老有多種選擇,合適才最重要。以前養兒防老是很多老人最常見的養老方式,但時代變了,老人們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不管是老人跟兒女一起住,還是自給自足,或者是去養老院,只要老人滿意、子女同意,就是最好的選擇,也能過得開心幸福。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