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捂住乘務人員證件,應有的尊重
摘要:報道發出后,公眾對記者這一細微舉動的肯定,足以說明公眾希望看到一個什么樣的報道,也足以證明在事實和感情中間并不存在無法越過的鴻溝。
3月22日晚,記者進入東航空難核心救援現場進行直播。現場散落著充電寶、錢包、證件等物品,在看到一張乘務人員的證件時,記者馬上伸手捂住,示意鏡頭避開:“這個不要給特寫了”,“距離黃金72小時還有機會,希望它們的主人能平安”。記者擋住乘務人員證件的舉動,讓許多網友感動,“記者做得很好,有心了”,“這是對乘務人員的尊重”。
事實,是新聞的生命;呈現事實,是記者的使命。空難發生后,記者第一時間深入飛機墜毀區域,以文字、圖片和視頻的形式,讓公眾了解墜毀現場的情況。隨著越來越多真實信息的發布,網絡上各種謠言也隨之破滅。
記者有客觀反映事實的職責,但絕不意味著可以充當冷漠無情的看客。飛機失事,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即便根據現有調查可以判斷乘客和機組人員生還的可能性不大,但幾乎每個人都為他們送上祝福,希望有奇跡發生。記者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現場報道時面對慘不忍睹的景象哽咽流淚,在發現乘客物品時下意識地遮擋,非但無損于記者的職責,恰恰證明了人文關懷是記者最基本的操守。報道發出后,公眾對記者這一細微舉動的肯定,足以說明公眾希望看到一個什么樣的報道,也足以證明在事實和感情中間并不存在無法越過的鴻溝。
空難發生后,很多自媒體一哄而上,無端的猜測、夸張的文字、驚悚的標題、震撼的圖片、剪輯的視頻,一應俱全,他們未必沒有一絲對乘客的關心,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時候他們依然奉行流量至上。還有一些報道,展現局部的事實而非整體的事實,截取部分的事實而非全部的事實,甚至還有一些專門采訪原本就傷心至極的親屬,造成了二次傷害。這種缺乏尊重和關懷的模式,已經招致公眾的反感。有專家指出,“把家屬在機場痛哭的畫面放到網上,這是不合適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馬弘在接受采訪時,建議媒體及公眾在當下關于墜機事件的報道和傳播中,要格外注重給予當事者及其親屬應有的尊重,“心理救援不是從專業人員到位了才開始,而是應當從媒體報道就開始”。
災難報道永遠要把人性關懷放在第一位,因為生命永遠是最可寶貴的。事實上,事實不會因為感情的介入而掩蓋,報道卻因為人性的彰顯而溫暖。在接下來的救援中,在查清飛機失事的較長時間里,包括自媒體在內的新聞報道還將繼續面對這樣的選擇,但只要堅持生命至上,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