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變“農具”產品出“深閨”
摘要:借助自媒體和電商平臺,越來越多的當地企業、合作社、種植養殖戶等電商群體敢闖敢拼,爭當“帶貨達人”,把正陽“花生之都”品牌的流量紛紛引至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大棚基地等生產一線,在借助互聯網讓更多優質農特產品、民俗文化、田園風光、創業故事等走向全國各地的同時,培育一些扛得起鋤...
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滕敬豪
群眾當主播,手機變“農具”。近日,正陽縣工商聯副主席楊海華到該縣熊寨鎮王樓村走訪幫扶脫貧戶時,運用抖音、微信等媒體,主動“帶貨”,為家鄉產品網上“吆喝”,幫助脫貧戶致富。時下,在正陽縣,很多新農人在電商的助力下,讓該縣農產品走出“深閨”,飛向全國各地。
在互聯網經濟方興未艾的大趨勢下,運用網絡平臺全面推銷正陽特產,讓更多正陽縣農特產品走向更大舞臺,這已成為不少有志之士的共識。在熊寨鎮毛集村、王大塘村和宋店村,脫貧戶向國清和鄰居一起查看平菇的生長情況,劉梅香錄制丈夫喂羊的視頻后更新到抖音賬號上,陳氏木業有限公司老總陳海祥抓拍工作場景后把照片發給客戶。同樣,在傅寨鄉新興家庭農場,負責人一絲不茍地檢查剛出爐的變蛋,用視頻向客戶展示產品溯源體系……
互聯網時代需要“流量效應”。借助自媒體和電商平臺,越來越多的當地企業、合作社、種植養殖戶等電商群體敢闖敢拼,爭當“帶貨達人”,把正陽“花生之都”品牌的流量紛紛引至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大棚基地等生產一線,在借助互聯網讓更多優質農特產品、民俗文化、田園風光、創業故事等走向全國各地的同時,培育一些扛得起鋤頭、用得好鼠標的農民網紅和員工達人,幫助越來越多的群眾學會互聯網思維,讓電商事業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鄉村振興需要更多扎根本地、了解本地、獻身本地的新農人。他們深耕正陽熱土,運用互聯網迅速播下“致富果”,辛勤耕耘,精心呵護幼苗茁壯成長、開花結果,讓更多正陽產品走向直種直產、直供直銷的電商大道,實現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數據變農資的大轉變,為推動鄉村振興積極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