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涌春潮 鄉村振興惠民生 ——2021年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工作綜述
摘要:強化科技培訓 賦能鄉村振興 為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重要論述,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工作,緊密圍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要求,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多措并舉...
記者 陳誠 馮帥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突出抓好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農業農村工作取得輝煌成就。全市糧食總產161.1億斤,實現“十八連豐”,總產居全省第二位;油料總產全省第一,肉類、禽蛋、奶類產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第二、第三位,豬、牛、禽、羊飼養量持續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二位;特色農業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數量全省第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全省最多;爭取中央、省各類農業項目資金36.432億元,居全省第二位;“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能力量化考核均居全省第一位。正陽、泌陽、汝南分別被認定為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夏南牛全產業鏈典型縣、國家數字(淡水魚養殖)農業創新應用基地。
扛牢政治責任 保障糧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數據顯示:全市糧食總產連續三年穩定在160億斤以上,全市畜牧業總產值超過400億元。
作為農業大市、產糧大市,我市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市委、市政府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省之要者”,全面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穩住“三農”基本盤。
穩面積,藏糧于地,保障糧食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成為2021年糧食生產主基調。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必須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政策,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種糧積極性。堅持穩面積,認真落實“糧食面積不減少、主產區地位不動搖、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不降低”要求,嚴守土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堅持穩產量,連續三年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用于“兩病一寒”統防統治,有效降低了小麥赤霉病、條銹病造成的損失,扛起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強科技,藏糧于技,糧食生產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為全面提升農業抗災減災能力,我市強化地力支撐,累計投入各類資金近100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945萬畝,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全面提升。綜合實施機械深耕、農作物秸稈還田、平衡施肥等關鍵技術,耕地地力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強化科技支撐,依托89個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大力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建設,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減少了示范區30%農藥施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經濟、生態效益明顯,促進了糧食穩產增效;強化管理支撐,成立10個糧食生產專家指導組常態化分包縣區,開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通過2623個益農信息社微信群及時發布農業關鍵技術措施,指導農民落細落實管理措施。
發揮資源優勢 推進“三鏈同構”
我市農業資源豐富,特色品種多樣,產品優質安全,一大批農產品產量在全省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為推動產業發展和區域發展,我市以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為抓手,著力推進“三鏈同構”。重點圍繞糧食、油料、肉、食用菌等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10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80家,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總產值2000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
如何更好發揮駐馬店資源優勢?既考驗執政者的智慧遠見,又考驗掌舵者的果敢擔當。
2021年,駐馬店“中國藥谷”蔚然成風,“國際農都”破題開局。我市立足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吸引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入駐;依托中國農加工投洽會和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全力打造對外開放合作平臺,相繼引進金玉鋒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糧食加工企業,高標準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提升農業效益,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駐馬店力量。
守護青山綠水 提升民生福祉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治理“六亂”、開展“六清”,改造農村戶廁15萬多個,建成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55個,市級“四美鄉村”示范鄉鎮10個、示范村272個。遂平縣陽豐鎮、汝南縣羅店鎮、驛城區蟻蜂鎮被評為全省第二批“美麗小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村容村貌更凈、更亮、更美,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顯著增強。
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堅持綠色興農,積極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試點、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切實抓好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五料化”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秸稈禁燒繼續保持“零火點”目標。生態畜牧業蓬勃發展,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7.2%,超額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強化科技培訓 賦能鄉村振興
為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重要論述,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工作,緊密圍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要求,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多措并舉開展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工作,大力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增添科技力量,為推動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實基礎。
為逐年提高持證就業率,我市鄉村振興局強化參訓獎補,對取得職業資格證的脫貧群眾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向政府認定的培訓機構整建制購買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項目,免費為脫貧人口提供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目前,全市已累計實現20.06萬名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就業,安置公益崗59523個。
新起點、新使命,只要我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新征程中再趕考、再發力,著力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未來,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山水田園鄉村畫卷定會更加絢麗。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