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種糧農民拿到更多“真金白銀”
摘要:此外,要依法依規公開補貼信息,切實加強資金監管,相關職能部門應督促指導地方做好補貼發放工作,盡快將補貼發放到實際種糧農民手中。不讓“衣食父母”為衣食發愁,更要進一步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
一份補貼“大禮包”正在派送至種糧農民手中。近日,中央財政下達資金200億元,再次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今年剛剛公布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其中強調要“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并對各項補貼政策均作了細致要求。
吃糧不忘種糧人,農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父母。我國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世界近1/5的人口,靠的正是無數辛勤勞作的農民。而在強調“中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的眼下,更離不開種糧農民。為此,保障好農民的切身利益,理所當然。特別是今年以來,受國內外多方面因素影響,農資價格出現明顯浮動,對農民種糧收益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中央財政在財政收支形勢面臨緊平衡的壓力下,又一次性拿出200億元的補貼資金,這份“真金白銀”顯得沉甸甸,且誠意滿滿,更是一項惠農耕、保民生的務實之舉。
做到精準發放、精準管理,讓“真金白銀”落到實處。此次政策雖然延續2021年相關政策,但相關細節仍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各地要聚焦實際種糧農民,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發放機制,強化資金監管。同時,做好政策宣傳,快速發放補貼,切實提高種糧農民的獲得感。此外,要依法依規公開補貼信息,切實加強資金監管,相關職能部門應督促指導地方做好補貼發放工作,盡快將補貼發放到實際種糧農民手中。
不讓“衣食父母”為衣食發愁,更要進一步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這一轉變有力地回答了當時“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現如今,這一問題應變成“如何讓養活了中國的農民,活得更好?”不可否認的是,部分農民依然存在“種糧不劃算”的看法。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種糧補貼占農民收入比重并不高。對此,正如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建議,除了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政策扶持、提高收購價外,還要建立技術補貼制度,加大符合國際規則的轉移性補貼力度。簡單來說,要將錢花在提高生產技術上,突破當前的糧食生產瓶頸,全面提高糧食生產效率,讓農民多獲利、多得利,從而充分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陳文杰)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