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3至4月臺湖上演
摘要:“從2019年開始我們演出了近200場,但是每一次在細節上都有不同,點菜、算命等臺詞大家都會即興發揮,演員也會互換角色交流體會。”接下來,3至4月的周末,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將繼續在臺湖演藝車間上演,觀眾可通過微信公眾號“臺湖演藝車間”掃碼購票。
演員觀眾坐一起,觀眾還能穿上戲服融入表演……今年3至4月,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將持續在臺湖演藝車間演出。演出打破了戲曲舞臺的傳統表演形式,觀眾通過身臨其境、融入表演的“浸沒式”體驗,可以獲得耳目一新的代入感和參與感。
昨天下午1點半,隨著茶館伙計一聲招呼,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正式在臺湖演藝車間慶禮堂上演。舞臺中間擺著幾張八仙桌,觀眾就坐在桌邊的長條凳上,演員悉數登場后,也坐在其中,點菜、算命、喝茶、唱戲,一段段故事就在觀眾身邊徐徐展開。
不僅如此,在最后龐太監選人入宮的環節,現場還會挑選觀眾到后臺扮成宮女、侍衛,簡單學習幾個動作后走進舞臺現場表演。
“我特別喜歡這樣的演出形式,作為觀眾的參與感很強,感覺就像自己在演戲一樣,戲中的故事就發生在身邊,演出結束仍然意猶未盡。”從朝陽區趕來觀看演出的溫女士說。
2019年,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首次亮相中國戲曲文化周,新穎的表演形式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2020年,新版《茶館》得到進一步加工,觀眾不僅僅與演員坐在一起,還可以穿上戲服融入表演中,同時曲劇還增加了更多北京元素,使京味更加濃郁。
“從2019年開始我們演出了近200場,但是每一次在細節上都有不同,點菜、算命等臺詞大家都會即興發揮,演員也會互換角色交流體會。”北京市曲劇團演出部主任彭巖亮介紹,“而且我們也在不斷調整變化,坐在觀眾身邊時,我們會像生活中一樣和他們聊天;站起身說臺詞、唱曲劇時,就會拿出專業的表演范兒。”
記者了解到,北京曲劇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戲,自1952年由老舍先生命名為“北京曲劇”,至今已有近70年歷史。北京曲劇的表演沒有傳統戲曲的程式化,更加貼近生活,以演繹清代和近、現代北京題材為長。接下來,3至4月的周末,沉浸式北京曲劇《茶館》將繼續在臺湖演藝車間上演,觀眾可通過微信公眾號“臺湖演藝車間”掃碼購票。(記者 孫云柯)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