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拈花 右手舞刀
摘要:不論是張云雷演唱此曲,還是傅郭德綱演唱此曲,都是“此處刪去多少字”的凈版。小俗便雅,大俗則陋,所以張云雷的紅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我身邊的文藝家眾多,有仙氣也接地氣。書中有記載可考證。我自聽聽相聲、搓搓麻將、斗斗地主,紅塵打滾煙火入心。愛好不同而已,無須指摘雅俗。
文/溫培雅
最近朋友圈大火的除了憨態可掬的冰墩墩和顏值、智商、能力都在線的冬奧會冠軍谷愛凌外,就是一波“秀恩愛”的大軍了。
“秀恩愛”大軍基本分為兩大門派:一派是氣氛組,追求懷抱大束鮮花加上只夠塞牙縫其實吃不飽的燭光晚餐,再配上小清新的文字,文藝腔調滿滿的;一派是實惠組,突出真金白銀的真愛,520、1314的紅包和某生生某六福的首飾,再加上濃烈鮮香的市井火鍋、接地氣的圖片說明,人氣不要太足了。各個門派都有各自的擁躉者,就好像有人愛聽肖邦的鋼琴曲,就有人愛聽德云社的相聲。
郭德綱有一個被大家稱為“相聲界的偶像派”弟子——張云雷。因為小時候留過長生辮,江湖戲稱張云雷為“辮兒哥”。張云雷的女粉絲比起如今的流量小生不輸分毫。每逢他出場,女粉絲云集。郭德綱曾調侃張云雷:“相聲說成你這樣,也算是欺師滅祖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群拿著熒光棒的小姑娘來聽相聲的。”張云雷的成名作是《探清水河》,但是《探清水河》其實最早是窯調,是以前風月場所的女子經常演唱的曲目。不論是張云雷演唱此曲,還是傅郭德綱演唱此曲,都是“此處刪去多少字”的凈版。小俗便雅,大俗則陋,所以張云雷的紅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美食家、文學家汪曾祺說過:“人一定要愛著點什么,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我身邊的文藝家眾多,有仙氣也接地氣。鄰居是位書法大家,平日揮毫潑墨、吟詩作賦,閑來種菜種花、人間煙火。好友中也有鋼琴家,演出時穿上禮服,端坐鋼琴旁,眉目如畫、氣質勝仙,聚會時卻言語爽利、笑容可掬,眉眼間的喜樂平和如同我們擦肩而過的普通人。他們吃五谷雜糧,有七情六欲,愛好很高雅,活得卻很踏實。這才是正常的人生狀態。
宋朝是一個非常風雅的朝代。《夢梁錄》記載暮春時節當街售賣的鮮花三十種之多,“買者紛然”。買來作甚?戴呀。女嬌娥戴,男子漢也戴。天家到士庶皆好簪花,引領男人帶花的時尚潮流。朝廷每每舉行盛大集會,“臣僚及扈從并簪花”,朝堂之上個個人比花嬌。狀元簪花打馬游街也是當時的一大勝景。風雅之余,愛花的平民百姓也講實惠,用鮮花制作“花饌”,嘗花之百味、飽口腹之欲,演繹著對生活的熱愛。
你能想象《水滸傳》里那些打家劫舍的漢子簪花的情形嗎?書中有記載可考證。綽號“短命二郎”的阮小五,梁山排行第二十九位,上應“天罪星”。書中這樣描寫:“那阮小五斜戴著一頂破頭巾,鬢邊插一朵石榴花,披著一領舊布衫,露出胸前刺著的青郁郁一個豹子來”。綽號“浪子燕青”的燕小乙多才多藝,吹彈唱舞、諸行百藝無有不精,梁山排行第三十六位,上應“天巧星”。書中形容他“腰間斜插名人扇,鬢間常簪四季花”。綽號“病關索”的楊雄,梁山排行第三十二位,上應“天牢星”。書中寫道:“那人生得好表人物,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面皮,細細有幾根髭髯。兩臂雕青鐫嫩玉,頭巾環眼嵌玲瓏。鬢邊愛插翠芙蓉”。《水滸傳》講的是北宋末年徽宗時代的故事,當時簪花是一種社會風俗,流行于全民。風尚之下,就連草莽英雄也不能免俗。
人生本苦,趣味是在苦澀中尋找一點點甜。興趣愛好只要不違背公序良俗、法律法規,都不應該被嗤之以鼻。就好像有人嗜吃螺獅粉、臭豆腐、榴蓮,但有人聞見味道就會痛不欲生。八小時之外,你自焚香撫琴、品茗聽雨、蒔花侯月,仙風道骨喝風飲露;我自聽聽相聲、搓搓麻將、斗斗地主,紅塵打滾煙火入心。愛好不同而已,無須指摘雅俗。
左手拈花,見眾生;右手舞刀,娛身心。一半書香,一半煙火;一半大俗,一半大雅——這才是人生。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