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種出好“錢”景
摘要:村民周霞因身患疾病,幾年前還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來在村里支持下開始種植蘑菇,每年擴大種植,蘑菇賣了一茬又一茬,種植蘑菇不但讓她家脫了貧,而且她的心情好了,病情也漸漸穩定,每天在蘑菇棚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記者 李玉榮
“今年蘑菇收成好,產量大、價格高,銷路不愁,除了供應縣城商超外,絕大部分銷往信陽市,今年共培育了3萬多個菌棒,收入不錯,種蘑菇圓了我的‘小康夢’。”2月24日,記者在正陽縣熊寨鎮毛集村劉長見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蘑菇大棚里看到,一排排菌棒整齊地擺在木架上,一簇簇鮮嫩肥厚的蘑菇破棒而出,劉長見和妻子穿梭其間,忙著采摘、分揀、裝箱和往外搬運。
劉長見忙著采摘蘑菇。
“雖然種植蘑菇很辛苦,但讓我過上了好日子。”劉長見向記者展示著手中的蘑菇,興奮地說。
記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毛集村人就開始種植蘑菇,是遠近聞名的“蘑菇村”。近年來,毛集村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全力打造“合作社+農戶”的蘑菇產業發展體系,鼓勵村里蘑菇種植大戶成立合作社,讓單打獨斗的蘑菇種植戶加入合作社報團發展。
大棚的蘑菇長勢喜人。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為讓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正陽縣人民檢察院作為毛集村的幫扶單位,院領導和駐村工作隊員多次走村入戶,傾聽村民的意見,根據該村蘑菇產業發展情況,提出可行性建議,當好“店小二”,通過技術指導、技能培訓、電商銷售等方式,幫助蘑菇種植大戶解決技術、資金、銷售等難題,蘑菇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隨著蘑菇產業的迅猛發展,毛集村涌現出了劉長見、向學海等多位致富帶頭人。他們在致富的同時,依靠自身技術優勢和經驗,帶動周邊群眾參與生產和就近就業增收。
劉長見告訴記者,他每年從10月開始采摘蘑菇,一直持續到來年5月。在蘑菇采摘旺季,需要很多工人,天天都要拉著蘑菇去賣,每天數著嘩啦啦的鈔票,他和妻子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
在毛集村,像劉長見這樣的種植戶不在少數,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搭上大棚種植蘑菇。記者看到,還有很多村民的廚房、堂屋、空房等也擺滿了蘑菇菌棒,長出的蘑菇如一朵朵盛開的花兒一樣嬌嫩美麗。
產業興,則村民富。村民周霞因身患疾病,幾年前還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來在村里支持下開始種植蘑菇,每年擴大種植,蘑菇賣了一茬又一茬,種植蘑菇不但讓她家脫了貧,而且她的心情好了,病情也漸漸穩定,每天在蘑菇棚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今年,她家種了5萬袋蘑菇,長勢好、收入高。周霞說,她和丈夫每天起早貪黑地忙著、累著,但也收獲著幸福。如今,她家和其他村民一起過上了小康生活,日子越過越紅火。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