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憶民俗
摘要:入選市第六批非遺項目的夭莊小裝,是一種集戲劇造型和雜技娛樂表演于一體的大型民俗活動。今年因為疫情,王店大裝、夭莊小裝等民俗文化表演不能如期進行。近些年,泌陽縣委、縣政府加大了民俗文化的保護力度,王店大裝和夭莊小裝這些大型群眾性民俗文化顯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記者 徐明 通訊員 劉藝
看大裝、賞小裝,吃湯圓、鬧元宵……在泌陽縣,每年的元宵節,王店大裝、夭莊小裝的演員們身著古戲服,踩高蹺、表演獨桿轎。伴隨著鑼鼓、嗩吶聲,觀眾們跟著觀看,好不熱鬧。
王店大裝表演。 (資料圖)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泌陽縣王店大裝起源于明末清初,興盛于清朝末年,是一個集戲劇造型、傳統舞蹈與雜技娛樂表演于一體的大型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大裝的內容豐富,人物裝飾以古戲裝為主,劇目有《穆桂英下山》《楊八姐游春》《八仙過海》《真假牡丹》及《白蛇傳》中的《斷橋》、《西游記》中的《蟠桃會》等。每架大裝高可三層數丈,且都有一個主題,把青少年和兒童裝扮成各種戲劇中的人物,扎立其上,宛如巧站花心、葉面,多者10余人,并按劇情亮相。
演員都是當地農民。他們不計報酬、不圖名利、出錢出力,爭相參與傳統文化活動,自覺傳承發展,并以之為榮。
“夭莊鑼鼓地,越敲越富裕;鑼鼓震天響,吉祥又安康;鑼鼓響破天,戶戶都平安。”這是當地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小裝表演時,遠遠望去,長長一排身穿戲服、高高大大的表演隊伍如盛大游街,伴隨而來的是觀眾的驚嘆聲。
入選市第六批非遺項目的夭莊小裝,是一種集戲劇造型和雜技娛樂表演于一體的大型民俗活動。表演以小裝為主要內容,伴有高蹺、花船、斗驢、獨桿轎等傳統風俗表演。延續傳承至今已是第11代,歷經200多年風雨滄桑,近幾十年來從沉寂中復出。演出的傳統劇目有《白蛇傳》《西游記》《穆桂英》《采桑》《樊梨花》等20余種。演員根據不同劇情化裝成不同造型。
今年因為疫情,王店大裝、夭莊小裝等民俗文化表演不能如期進行。待到春暖花開時,他們仍會盛裝出演,為我們奉獻精彩的民俗節目。近些年,泌陽縣委、縣政府加大了民俗文化的保護力度,王店大裝和夭莊小裝這些大型群眾性民俗文化顯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