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摘要: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雖然可能我們相隔萬里,甚至無法回家過年,但它藏在社交軟件的紅包里,藏在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要寒暄說過年好的祝福里。
記者 王冰之
春節期間,年味在大街小巷散逸,沁入血液,正不自覺地在胸膛里快樂地跳動。
沉甸甸的饅頭、熱騰騰的油條、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飄零的冬日,穿梭著忙碌的身影。日月更迭,季節變換,又是一年歲始時,陽光暖暖的,時光慢慢的,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在微笑著,督促我收起閑散的心情,伸出慵懶的雙手,寫下這個節日里的瑣碎與喜悅。
年味是王安石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萬象更新的景象;年味是林伯渠的“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熱鬧非凡的氣氛;年味是范成大的“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其樂融融的氣息……
過年是歲月更替,年味兒自然也會常過常新。曾經,它藏在媽媽忙前忙后做的一頓年夜飯中,藏在晚輩孝敬長輩的那一杯酒中,也藏在家家戶戶都貼上的喜慶對聯中。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雖然可能我們相隔萬里,甚至無法回家過年,但它藏在社交軟件的紅包里,藏在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要寒暄說過年好的祝福里。
在不少人的眼里,春節的表現形式在不斷做減法。其實不必擔心。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過年的盛情不減,過年的文化猶在,過年的味道只會歷久彌香。當墻上倒掛的福字掃進“集五福”的鏡頭,當移動支付的紅包裝滿“試試手氣”的驚喜,當春晚與賀歲檔影片同時閃亮熒屏,這些彌漫在春節里的歡聲笑語,滿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祈福的依托、美好的心愿。
在近兩年的疫情特殊形勢下,街頭的每一抹亮色都凝結著“城市美容師”精心養護的汗水。這里,有一群“守倉人”正默默堅守著,讓年貨安全無“疫”;有一群“志愿大白”奔赴城市的公共場所全方位消殺,也有一群“白衣天使”夜以繼日地進行核酸采樣,守護想回家過年的人民群眾,用責任擔當堅守一方安寧。
過去代表年味的某些形式,或許將離我們遠去,但只要心在一起,就能找到新的取而代之,而不會留下情感或文化空缺。一句“回家過年”寄托了太多情感,承載了多少意義。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