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記憶
摘要:拾糞者平時用糞叉子頭挑著糞籃子,叉桿扛在肩上,遇見糞便時放下糞籃子,用叉頭把糞便鏟起來,放到糞籃子里。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已經展開,我們生活的城市是國家級衛生城市,我們生活的鄉村是美麗鄉村,到處是寬闊潔凈的馬路和環境幽雅的游園、廣場,哪里還有糞可拾。
□ 馮 帥
春節拜年時,長輩們談起了現在的幸福生活,并回憶起過往的艱苦歲月,其中談到拾糞一事,讓我不由想起兒時記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拾糞”一詞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特別是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更是非常陌生。
拾糞,可以說是一種時代的產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拾糞曾經是農村大人和孩子的一項經常性、十分光榮的活動。那時候,我們國家農業還不發達,工產業發展緩慢,因此化肥奇缺,價格太貴,農民根本用不起。農村的土地很少見到化肥,農民種莊稼主要使用農家肥,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有機肥。所以說,那個年代,不管大人小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撅著糞籃子去拾糞。
“田里多打糧,心中喜洋洋。”“春種一粒籽,秋收萬顆糧。”“春天糞滿缸,秋天谷滿倉。”“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莊稼要長好,糞肥離不了。”……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的人們,深深懂得這些農諺所含的哲理。還有農諺說:“莊稼行里不用問,除了人力就是糞。”“種地不使糞,等于瞎胡混。”“糞是莊稼寶,少了長不好。”這些都說明了糞肥對于莊稼的重要性。
農村人說的糞肥,主要是農家肥。一是人和動物的糞便。二是人們用樹葉及農作物秸稈漚制的綠肥。那個年代,農村人幾乎家家院子里都有糞坑,用來積攢生活垃圾,也把雜草、樹葉、秸稈等用泥漿壓蓋,再向糞坑里注水悶泡,讓其發酵腐爛分解,以成肥料。三是在豬圈、羊棚墊上黃土,讓豬羊將所排的糞便和黃土摻和在一起,經一定時間的漚制,便成圈肥。所謂的“養豬圖攢糞,掙錢是枉然”意思就是說農民養豬,即便是不掙錢,但為了攢糞也要養,說明了農村人對攢糞積肥是非常重視的。
為了彌補自家糞肥的不足,人們想到了把大自然中流失的動物糞便撿拾起來,這就是拾糞。拾糞用的主要工具有兩種:一是糞籃子,一般用槐條編成,下面是個圓形的底,上面三個把絞在一起;二是糞叉子,形如小鐵锨,但锨頭有四個齒,是由鐵匠專門打制的。拾糞者平時用糞叉子頭挑著糞籃子,叉桿扛在肩上,遇見糞便時放下糞籃子,用叉頭把糞便鏟起來,放到糞籃子里。
彈指一揮間,當年拾糞的場景恍如昨日,盡管那些日子已經成為故事,但對于我們經歷過的人而言,那些艱辛一直深藏于心間。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已經展開,我們生活的城市是國家級衛生城市,我們生活的鄉村是美麗鄉村,到處是寬闊潔凈的馬路和環境幽雅的游園、廣場,哪里還有糞可拾。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