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情冬奧會 巧手鉤編“冰墩墩”
駐馬店網訊(見習記者 張子豪 張程皓 文/圖)隨著冬奧會的開幕,這幾天“冰墩墩”“雪容融”受到熱捧,特別是“冰墩墩”,更是一“墩”難求。2月9日,記者在駐馬店市皇家驛站恒美工藝編織工作室看到余式鉤編非物質遺產第四代傳承人余水云用毛線鉤編出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
為表達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期盼與祝福,余水云創作了冬奧會系列鉤編作品,這些作品憨態可掬,惟妙惟肖,備受人們喜愛。
一團毛線、一根鉤針,在手中歡快地飛舞。幾分鐘后,一只憨態可掬的“冰墩墩”就出爐了。“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北京舉辦,大家都在為奧運健兒加油鼓勁,我也想琢磨著做點什么。”余水云笑著說,本屆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特別可愛,深受大家喜歡,她決定用自己最擅長的鉤編工藝,將其呈現在大眾面前。
精選的用料,獨特的鉤針,為了編織好“冰墩墩”和“雪容融”,余水云下足了功夫。先用鉛筆在紙上繪制好結構圖,然后按照圖解和結構圖仔細縫制。鉤針的使用并不復雜,但要將各種針法靈活運用,形成各種獨特的花樣,對編織者的手藝有很高的要求。“編制作品時,腦海里要提前規劃好各種針法的使用。”余水云說,這次創作經歷了多次修改,創作時,兩只吉祥物的形象不斷在腦海中浮現,各處細節都進行了反復調整。經過一整天的創作,余水云完成了冬奧會系列鉤編作品。“緊密結合冬奧會的元素,以非遺的傳統手法結合冬奧精神和冬奧文化,既是在奧林匹克精神的弘揚中進行非遺傳承的中國表達,也是進行非遺+手工藝品+文創產品的一次創新嘗試。”余水云說。
余水云是駐馬店市級非遺傳承人,余氏鉤編非物質遺產第四代傳承人。余氏鉤編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意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目前,余水云和她的團隊年制作傳統圖案3000多片,生產玩偶、飾品、紀念品等產品近百萬件,包括梁祝、嫘祖服飾文化、盤古文化等10大系列12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并遠銷歐美等國際市場。
責任編輯:王曉晶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