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舅的新年
摘要:老舅對我家的扶助不僅限于糧食,那些年,我們兄妹相繼升入大學,父母有限的工資當然不夠支撐3個大學生,還是老舅賣糧食、賣牲口,連表哥外出務工掙的錢,一齊給我們交了學費…… 我媽常說,這輩子再怎么發達都不能忘了老舅,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舅舅家的日子過得好,我們也很開心。
記者 梁靈芝
大年初四走舅家,2月4日一大早,我們來到新蔡縣佛閣寺鎮馮圍孜村西塘坡村,給老舅拜年。
老舅呂世明今年70歲,大高個子,眼不花、耳不聾,就是前些年干活兒時傷了腰,這兩年腿腳也沒以前靈便了。老舅家在村西頭,前兩年,兩個表哥先后蓋起了兩層小樓,小樓一前一后,在村里也比較顯眼,也成了我們找人的坐標。
入村水泥路貫通村子,下水泥路向南走50米就到了舅舅家。舅舅、舅媽在收拾門前的菜地,喊一聲,就聽見舅媽在大門南邊回應:“來啦!”
舅媽捧著一大捧青翠欲滴的綠色蔬菜走進門,邊走邊說:“知道你們今兒個來,我老早就和好面、盤了餡,就等你們一到開包餃子。地里的青菜新鮮,回頭你們帶回去,讓你媽炒炒,這菜沒放化肥。”
小時候,老舅家是我們最喜歡的地方。過去商品糧戶口一人17斤糧票,家里糧食根本不夠吃,老舅隔三岔五就把地里種出來的紅薯、南瓜、玉米往我家里送。每次放學在大門口見到老舅那臺破舊的自行車,我們就知道是舅舅來啦!準歡呼著往家跑,老舅的化肥袋子里裝著都是好吃的,帶著穗兒的玉米一掐流著汁水、咬一口甜掉牙的甜瓜……舅媽還做的一手香甜的麥仁糟,每次我們都是不吃醉不罷休。
靠著老舅家幾畝地的產出,在那些糧食不夠吃的年月,妹妹長到1.68米,弟弟甚至長到了1.8米!老舅對我家的扶助不僅限于糧食,那些年,我們兄妹相繼升入大學,父母有限的工資當然不夠支撐3個大學生,還是老舅賣糧食、賣牲口,連表哥外出務工掙的錢,一齊給我們交了學費……
我媽常說,這輩子再怎么發達都不能忘了老舅,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平時一年到頭難得有時間專門去看舅舅,春節放假,咋也得來看看他。
我們就坐下來包餃子,同時打開了話匣子,舅舅家這幾年的好生活,漸漸在我腦海里清晰起來:
兩個表哥跟著老舅學得一手好木匠活兒,下學后就開始走南闖北到處務工,木工匠人多在建筑工地和裝修公司干活兒,工資雖然不是最高的,但體力也不是最重的。靠著這個,他們手里有了一些積蓄,在村里率先蓋起了兩層樓。大表哥的大兒子兩年前從部隊復員回來,現在去上海闖蕩了,小兒子去年考上大連一所本科院校;二表哥四個女兒已經分別從大學、中專畢業了,也都在城里企業里上班,小兒子說話也上了初三,要不幾年也畢業了;兩個表妹都嫁到了城里,也都有掙錢的門路。舅舅舅媽雖然年紀大了,干不動重活兒,但現在收、種都靠機器,不需要人下苦力了,地里收成也可爭氣,種的芝麻、油菜能吃一年油,房子前邊開了不大一塊菜地,菜也吃不完,送到集上賣,掙的錢夠個零花……
“家里掙錢的多了,花錢的少了,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像你們那時候,吃不飽、上不起學了。咱的孩子都得上學,能上多高就讓他上多高。”舅舅說。
在村里走一走,發現村里變化很大,以前那些低矮的土墻磚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平房,間或幾座小樓。村里主干道上,錯落有致地擺了幾組垃圾桶,每天定時有人來干活兒,過去垃圾堆滿的溝塘已經平整一新。舅舅說,鎮里準備在這里建個小廣場。
“有水有電有網,生活條件好多了,要說有啥不方便的,可能就是離城遠點。”我說。
舅舅馬上告訴我說:“公交站就在村子東頭,上城可以坐公交,一天三趟,可方便了。年前因為疫情停了幾天,眼下又開通了。”
舅舅家的日子過得好,我們也很開心。門上的春聯也不一般:百年天地回元氣,一統山河際太平(橫批:國泰民安),也不知舅舅從哪淘的,寫得真好。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