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博物館里的“虎”,你認識幾個?駐馬店市博物館“虎年說虎”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曉晶 通訊員 吳迪珂 文/圖 )巴金在《虎》中寫道:“我不曾走入深山,但虎的故事始終不絕于耳。”在這片東方土地上,還有哪種動物能夠比這個吊睛額頭上刻印著“王”字的猛獸更如雷貫耳的嗎?虎作為百獸之王,其兇猛、威武的形象令人生畏。它的王者之風與勇猛神異被人們作為威嚴和權勢的象征,甚至奉之為人類社會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圖騰,在軍事、政治、宗教、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力渲染。
2022年,適逢中國農歷壬寅虎年。千百年來,虎文化貫穿于華夏文明之中,并有著豐富的內涵及巨大的影響力,滲透到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至今仍綿延不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藏在博物館里的各種“虎”吧!
虎躍萬年——自然世界中的虎
虎,是哺乳綱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由古時期食肉類進化而來。在第三紀早期,類似貓科的食肉類就已經相當發達,但是經過第四紀末的大滅絕后,貓科中只有貓亞科幸存下來,分化成貓族和豹族兩大類群而延續至21世紀。現今的虎,就是豹族成員之一。
西伯利亞虎:又稱東北虎,是虎的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分布于亞洲東北部,即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
華南虎:亦稱“中國虎”,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華南虎僅在中國分布,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
巴厘虎:體型最小的虎,體型僅90千克,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最后一只巴厘虎據報道是在1937年被獵殺的,已經滅絕。
印度支那虎:簡稱印支虎,是老虎的一個亞種。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的越南、老撾、柬埔寨一帶。
馬來西亞虎:是現存第三小的老虎,略大于蘇門答臘虎和巴厘虎,是馬來西亞的國獸。
虎佑中華——歷史文化中的虎
虎是“百獸之王”,老虎的威武、勇猛、雄健讓人記憶深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祥瑞之獸。博物館里收藏的眾多“虎”文物,是中國歷史上“虎文化”流傳演變的重要印記。
杜虎符(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杜虎符,鑄于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年)時期。1975年出土陜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橋村,陜西歷史博物館藏。符是古代朝廷用于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一種特殊憑證,一般分為左右兩半。秦杜虎符為左半符,虎作行走狀,昂首,尾巴蜷曲,虎符上有錯金銘文9行共40字。
虎紋金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虎紋金牌,1977年出土于烏魯木齊市阿拉溝30號古墓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戰國時期的虎紋金牌以模壓錘揲法制出凸起的虎紋,老虎前體作曲立狀,昂首呈起躍式,前爪抬至頜下,后體反轉彎曲,后爪反至腦后,使整個軀體構成環狀,頭、鬃、爪紋飾也刻畫得細微清晰,立體感非常強。
伏鳥雙尾青銅虎(江西省博物館藏)
伏鳥雙尾青銅虎,商代,1989年出土于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江西省博物館藏。虎首平視,口張露齒,獠牙尖長,雙目圓凸,眉粗橫行,兩耳豎張,背伏小鳥,腹部略垂,腹空無底,雙尾曲卷,呈伏蹲欲縱之姿。它把虎的神性和人對虎的崇尚表現到了極致。伏鳥雙尾青銅虎是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銅虎,可謂虎之王者,群虎之魂。
虎戟镈(故宮博物院藏)
虎戟镈,西周,故宮博物院藏。镈(音博)呈橢圓形,平口,镈鈕飾云紋,镈身兩面飾獸面紋,正中都有窄長條花邊扉棱,镈口上部飾圓渦紋與花瓣紋,镈兩側各飾二虎,四虎的形象非寫實而是圖案化,反映出當時銅器紋飾的神話性。
虎紋石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虎紋石磬,商代,1950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虎紋石磬是件“會唱歌的石頭,”石磬正面刻有雄健威猛的虎紋,據測定此磬已有5個音階,可演奏不同樂曲。虎紋石磬磨工細膩、紋飾清晰、音色純美,可稱為商代磬中之王。
青玉虎形佩(河南博物院藏)
青玉虎形佩,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河南博物院藏。春秋時代的玉器,青玉虎形佩玉質泛青灰色,虎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虎身一面通體滿飾虎紋,腹部、雙肢處刻有少許幾何紋,另一面光滑無紋飾。作為春秋時期頗具特色的玉器之一,青玉虎形佩圖案分布均勻,形象生動精細,顯露出我國古代玉器制作的高超藝術水準。
北魏石虎(洛陽博物館藏)
北魏石虎,1980年出土于洛陽市邙山的紅山鄉上寨村,原是北魏孝莊帝靜陵前的神道石刻之一,洛陽博物館藏。石虎通高約106厘米,采用在一整塊青石上圓雕的手法塑造而成,虎呈蹲坐狀,雙目圓睜,不怒自威,三縷鬃須彎曲垂下,臂膀渾圓,孔武有力,工匠刪繁就簡地將虎的神態拿捏得恰如其分。
劍齒虎犬牙化石(駐馬店市博物館藏)
劍齒虎犬牙化石,更新世中晚期,出土于駐馬店確山縣后胥山遺址, 長8厘米,駐馬店市博物館藏。劍齒虎是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旁支,生活在距今300萬~1.5萬年前的更新世——全新世時期,與進化中的人類祖先共同度過了近300萬年的時間。劍齒虎長著一對巨大的犬齒,足有半尺長,故得名。
虎行天下——民俗生活中的虎
虎,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進程中,從上層社會到流入民間,徹底完成了服務于上層社會的功能性轉變,至此“虎”在中國廣大平民百姓中活躍并生存,百姓認為老虎是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能守誠信,驅邪氣,納祥瑞,將其視之為吉祥的神獸。虎紋不再用于象征地位,從貴族走向了民間,廣泛出現在生活用具中。
用虎做枕,是因為人們相信勇猛的老虎可以食鬼辟邪。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記載著:如果病人“魘寐不寤”,“以虎頭枕為佳”,儼然是將虎枕作為壓驚安眠的神器。
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金,上海博物館藏
褐釉彩繪虎形枕,金,故宮博物院藏
在民間,百姓年節之日貼虎神于門,小康之家懸掛虎中堂繪畫,宅門村口處立鎮宅虎之俗盛行。
福建漳州《招財納福辟邪年畫》,清,上海博物館藏
古人認為老虎能驅邪納福,就在小孩子的帽子鞋子以及配飾上裝點老虎,更有希望小孩子長得虎虎有生,健康活潑之意。中國各地都有做虎頭鞋帽的習俗,顏色鮮艷、造型呆萌的老虎們,是孩子們的小小保護神。
杏黃緞虎頭式棉風帽,清,故宮博物院藏
黃緞釘金線虎頭小袷鞋,清,故宮博物院藏
從威嚴勇猛的權威地位到生動有趣的吉祥符號,經過藝術加工的老虎形象,傳遞著生龍活虎、健康勇敢等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我們也期待“虎虎生威”的故事能伴廣大觀眾走向美好生活,恭祝各位新年快樂,虎年大吉!
責任編輯:王曉晶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