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菇“種”出富民大產業
摘要: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過程中,毛集村將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種植規模等特點,推廣平菇規模化種植,建立更多平菇種植基地,鼓勵種植戶搭上電商發展快車,帶動村民掀起平菇種植新熱潮,助力鄉村振興,打響毛集村平菇的致富招牌。”談起以后的發展,熊寨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滕敬豪
“每年都會賣出3萬多袋平菇菌種,在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助力下銷量日增,除去各種成本,今年又賺了20多萬元。”近日,在正陽縣熊寨鎮預備黨員劉長見的平菇大棚里,他帶著村干部劉冬、張紅陽和駐村第一書記何超等人參觀長勢喜人的平菇,暢談產業振興的電商致富“錢景”。
“從種、養、收到銷售,需要經過燜料、育種、出菇等幾十道程序,多年磨煉已熟能生巧,前前后后還帶了不少徒弟,來年還準備擴大種植規模、邀請網紅直播帶貨和媒體宣傳。”劉長見說。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老黨員向學海、群眾張海洋等人的帶動下,毛集村群眾主動嘗試,開始了平菇種植的先河。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毛集村現已成立多家平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培育以向紅光、劉長見等人為首的“致富達人”,孵化脫貧戶楊玉華、高蘭芳等人的成功創業,更帶動當地不少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靠小小的平菇書寫了毛集村民的創業故事。
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毛集村“兩委”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在2017年組織劉長見等人成立專業合作社,以多農戶聯合、規模化種植、規范化管理、多渠道銷售等方式,廣泛開展食用菌種植及包裝加工。同時,加強黨建引領,號召黨員干部積極參與,招聘當地困難群眾上崗入職,有序實施接地氣、受歡迎、成效快的農村電商銷售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在平菇種植基地和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下,目前毛集村已有20多戶群眾種植平菇,菇棚發展到30多棟,年利潤達200萬元,成功帶動當地脫貧戶、殘疾人增加收入,并帶動確山縣楊店鄉和正陽縣熊寨鎮、蘭青鄉等周邊地區100多戶種植戶走向平菇種植的產業發展道路,借助電商平臺和各種優惠政策,用小平菇撐起了很多村民的產業“致富傘”。
“成績代表過去,未來仍需努力。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過程中,毛集村將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種植規模等特點,推廣平菇規模化種植,建立更多平菇種植基地,鼓勵種植戶搭上電商發展快車,帶動村民掀起平菇種植新熱潮,助力鄉村振興,打響毛集村平菇的致富招牌。”談起以后的發展,熊寨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