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帝王的最后歸宿
摘要:然而,哀宗堪稱英明的策略,并沒有遏止金朝快速傾覆的悲劇命運。不多久,大殿內就稀稀拉拉地跪下一些身穿破舊朝服的大臣,大殿外站滿了誓死追隨的將士。新君主完顏承麟聽到完顏守緒的死訊后,不顧巷戰激烈,率群臣入哭,謚號哀宗。
□ 王新立
汝南縣城北汝河岸畔,有一個村子叫張顏莊。對于那些不明內情的人來說,當他們聽到或看到這個村莊地名時,或許會想當然地認為,這里應該是一個張姓或顏姓人雜居的村莊。其實,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探究這個村莊的真正由來,完全緣于大金帝王悲劇性的最后歸宿。
公元1223年12月,金朝七世皇子完顏守緒繼位,廟號金哀宗。當時,金朝已像一座即將傾覆的大廈在風雨中飄搖。為了開創金朝的復興大業,金哀宗繼位后,以卓越的勇氣和膽識,首先啟用抗蒙有功將帥,集中兵力抗蒙救亡。接著,他又改變父皇北抗蒙軍、南侵宋朝的國策,迅速停止侵宋戰爭,派官員在邊界四處張榜,告諭宋界軍民,金朝更不南伐。在他的傾心治理下,大金帝國一度呈現中興之氣。然而,哀宗堪稱英明的策略,并沒有遏止金朝快速傾覆的悲劇命運。
在完顏守緒繼位的十年里,宋蒙聯軍多次與金交戰。大金帝國先失汴京開封,又失中京洛陽。最后,完顏守緒不得不帶領殘部于公元1233年6月18日從歸德(今河南商丘)出發,經過八天跋涉,來到時稱蔡州的汝南,并定都于此。
完顏守緒逃到汝南后,本想據險以守,哪承想一場更加慘烈的大戰再次打響。宋蒙聯軍采取鐵壁合圍政策,將汝南城嚴密地包圍起來,城內守軍缺糧斷炊。
金天興三年正月初九(公元1234年2月8日)白天,圍城的蒙軍在蔡州西城墻鑿通五個門洞后,氣勢洶洶地整軍入城。行宮內的完顏守緒明白,堅固的城墻已擋不住強悍的蒙古鐵騎,拼死抵抗換來的只能是片刻的喘息。面對即將失守的蔡州,完顏守緒步履踉蹌地走出行宮,一個人站在偌大的庭院里向南望去,原先高大的城墻已是瘡痍滿目,前幾日還在往城墻上運送礌石的青壯男丁此時已看不見蹤影。完顏守緒一聲長嘆,滾燙的淚水奪眶而出。
夜色深沉,完顏守緒從庭院返回到行宮的大殿里。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完顏守緒忽然對身邊的近臣們說:“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為亡國,獨此為介介耳。”稍停片刻,他又以蒼涼的語氣繼續說:“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被人囚禁,或為俘獻,或辱于階庭,閉之空谷。朕必不止于此。卿等觀之,朕志決矣。”(《金史》第二冊·卷十八402頁中華書局)
突然,他宣布召集城內文武百官。不多久,大殿內就稀稀拉拉地跪下一些身穿破舊朝服的大臣,大殿外站滿了誓死追隨的將士。完顏守緒抬起目光掃視了眾位忠臣愛將,最后將目光停留在驍勇善戰、德才兼備的宗室子弟,現任守城防御的元帥完顏承麟身上,當即下詔,將帝位傳予他。完顏承麟堅辭不受。在雙方僵持中,完顏守緒滿含熱淚,動情地說:“朕所以付卿者,豈得己哉?以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日矯捷有將略,萬一得免,祚胤不絕,此朕志也。”(語出《金史》第二冊·卷十八402頁中華書局)言罷,與完顏承麟緊緊相擁,末代君臣悲從中來,頓時哭成一團。
第二日早晨(公元1234年2月9日),完顏承麟受詔即位。正當百官賀禮之際,宋蒙聯軍再次發動進攻,南城墻上方已豎起宋軍的旗幟。典禮草草結束,末日下的大金將士立刻投入最后一場蔡州保衛戰中。
再看躑躅在行宮中的完顏守緒,眼望著城內外烽煙滾滾,耳畔鳴響著震天的殺聲,真切地意識到自己被俘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亡國之君,是他不愿接受也不能接受的奇恥大辱。他不會束手就擒,更不能向強敵屈服。他抱定了“君與社稷同死,死得其所”的信念,拿起桌上的三尺白綾掛在了幽蘭軒里那根大紅的橫梁上,然后向著北方故土深情回望了最后一眼,毅然決然地告別了37年的悲劇人生,走向了另一個未知而神秘的世界。
新君主完顏承麟聽到完顏守緒的死訊后,不顧巷戰激烈,率群臣入哭,謚號哀宗。哭奠未畢,城潰。金人四散。
就在這時候,一幕悲壯的情景出現了:金哀宗身邊的一位侍從名叫許絳山,按照哀宗留言,蔡城所破當日,務必把幽蘭軒“舉火焚之”。不料想,許絳山剛把火把點燃,蒙軍就破城而入,將許絳山團團圍住。蒙軍士兵問他為何不逃,許絳山回答:“我的君王死在這里,我要等火滅后收斂他的骨灰。”蒙軍士兵大笑,說:“你真膽大,自己命都難保,還管你的君王。”許絳山回答說:“我的君王得天下十多年,身死社稷,我怎忍心讓他的骨骸像其他人一樣暴露在外呢?我知道你們必不容我這么做,但我完成了君王交給我的任務后,請你們立刻斬殺我,我不會恨你們。”蒙軍士兵將此人的情形告知了一位上司。這位上司說,真是奇男子啊!于是就特許他在大火熄滅后將哀宗的骨灰收攏一起,用衣服裹著,埋在汝河岸邊。當這一切都做完后,許絳山跪地哭拜,然后從容跳進汝河,追隨先主而去。
由于金哀宗為一代君王,戰爭結束后,汝南城里的士紳百姓自覺募集銀兩,按照中原的風俗為他的骸骨舉行了隆重的土葬儀式,而埋葬他的大土墳就被稱為“葬顏冢”,并派人看守。時間長了,周圍的村民嫌“葬顏冢”這個名字不好聽,就喊成張顏莊。就這樣,這個名字一直喊到現在。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