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神思寫東坡——讀張君民《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生平游記》
摘要:出于對蘇東坡詩詞、文章及相關史料、著作的爛熟于心,作者抽絲剝繭,巧妙地以33句東坡及相關人的詩句為各個部分命名,以此結構全書。重要的相關人物,以此展現蘇東坡的人生際遇、得失成敗、悲歡離合;致敬蘇東坡!
文/張承訓
日前,收到張君民先生新出大作《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生平游記》(以下稱《一蓑煙雨任平生》)。數日來,細細拜讀,驚喜非常。先生之作洋洋灑灑珠玉琳瑯,真乃“威聲虎嘯復龍吟”,讓我這個蘇東坡的崇拜者頓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
宋代以降,蘇東坡成為中國讀書人的偶像,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全才、通才、文化巨匠。他的文章和歐陽修并稱“歐蘇”,和韓愈并稱“韓潮蘇海”。他的詩和黃庭堅并稱“蘇黃”,他的詞和辛棄疾并稱“蘇辛”,是宋詩和宋詞的代表人物,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一代文宗”。蘇東坡書畫兼善,是書法“蘇黃米蔡”“宋四家”之一,是繪畫“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于對“坡仙”的無限仰慕,多年來,我讀過不少蘇東坡的詩、詞、文章,也讀過一些有關蘇東坡的研究著作;更不辭辛苦駕車去到郟縣,瞻仰憑吊“三蘇”父子;自汝南經麻城到黃岡赤壁,去追尋蘇東坡的貶謫生活的蹤跡。秀才人情一張紙,在三蘇園,我誠惶誠恐留下一首小詩《瞻三蘇墳》:“墓園數畝柏森森,不覺墳前一肅襟。似有詩情心底動,誰人敢向此家吟?”在黃岡赤壁留仙閣,我寫有一首七絕《訪東坡赤壁》:“亭堂樓閣畫圖間,逸氣高標何肅然。欲作先生門下客,嘆吾遲到一千年。”
可不勝慚愧,同為蘇東坡的崇拜者,我不過以兩首小詩向先賢獻上心香一瓣。君民先生卻在繁忙的公務之余,以33萬字的別具匠心之作,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和蘇東坡相關的博大精神世界和浩瀚的歷史文化空間。
蘇東坡的影響極其深遠,研究者不乏著名的專家、學者,相關著作汗牛充棟。如何以自己的視角來描述東坡?這需要別有慧眼、獨具匠心。
綜觀《一蓑煙雨任平生》一書,作者以蘇東坡生平蹤跡為主線,從詩詞、時間、空間、歷史文化四個維度對蘇東坡進行了描述和再現,揭秘了蘇東坡的生活史、思想人格成長史、文化創造史,為我們呈現了一個鮮活生動立體化的蘇東坡形象:一個山原江海的游子,一個為民父母的好官,一個宦海沉浮的流浪者,一個廣收博取的學者,一個文化創造的巨匠,一個人間煙火的美食家,一個多情重義的男子漢,一個曠達通脫的偉丈夫!可以說,這是一部旅游文化視角下多維度的蘇東坡傳記。
《一蓑煙雨任平生》全書分為33個部分。出于對蘇東坡詩詞、文章及相關史料、著作的爛熟于心,作者抽絲剝繭,巧妙地以33句東坡及相關人的詩句為各個部分命名,以此結構全書。33句詩句似斷實連,全書渾然一體,完整地展示了蘇東坡波瀾壯闊令人可親可敬可驚可愕的生命歷程。
全書及各個部分的表達策略均是緊扣蘇東坡的生活史、成長史、創造史,擇其要者而述之。這些要點是重要的詩、詞、文章,以此展現蘇東坡的文化創造;重要的時間節點,以此展現蘇東坡清晰完整的生命鏈條;重要的相關人物,以此展現蘇東坡的人生際遇、得失成敗、悲歡離合;重要的山水名勝、文化風物、歷史文化,以此揭示蘇東坡是中華大地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所孕育的偉大人物。
“喜有兩眼明,多交益友;恨無十年暇,盡讀奇書。”拜讀《一蓑煙雨任平生》一書,文章旁征博引,內涵豐厚、有理有據;語言洗練暢達、生動傳神,畫面感十足;議論精到、畫龍點睛,筆帶情感、真摯動人。全書為我們創造的不僅是一次波瀾壯闊的東坡人生之旅、詩詞之旅,一次壯麗的山水名勝之旅,更是一次豐富深邃的歷史文化之旅。
致敬蘇東坡!致敬嘔心瀝血傳播東坡文化的君民先生!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