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 花
摘要:準備蒸棗花了,母親在面粉中拌入發酵粉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團,等發酵至兩倍大,取出面團,放在案板上,不斷加入面粉,反復揉搓,一直揉搓至面團切開后沒有氣孔,分成小面團,揉圓,搟成厚薄均勻的圓餅,繼續揉搓出一些拇指般粗細的圓柱形長面條,用手挽成各種花瓣形狀,拿模具在花瓣上壓出花紋。
□ 趙付友
“我吃棗花。”
依偎在母親身邊,我小聲說。
“瞌睡了,你就睡吧!”
母親輕輕地拍我幾下。
棗花,是棗花饃的簡稱,鄉下老家的春節面食之一。河南“75·8”大洪水過后的第一個除夕夜,堂屋供桌上,一個特別大的棗花,時刻誘惑著我的味蕾。1975年8月,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沖毀了家園,也沖走了家里的一切。政府開展救濟工作,鄉親們也積極自救。年末月底,春節臨近,大災之年的家鄉,年味兒日趨濃郁。“二十八,蒸棗花。”蒸棗花依然是母親準備年貨的必選項目。準備蒸棗花了,母親在面粉中拌入發酵粉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團,等發酵至兩倍大,取出面團,放在案板上,不斷加入面粉,反復揉搓,一直揉搓至面團切開后沒有氣孔,分成小面團,揉圓,搟成厚薄均勻的圓餅,繼續揉搓出一些拇指般粗細的圓柱形長面條,用手挽成各種花瓣形狀,拿模具在花瓣上壓出花紋。最后,在花紋的中心放上一顆大紅棗,白面紅棗、相互映襯、巧妙組合,宛如含著花蕊盛開的鮮花,色香味俱佳,很吸引眼球。母親做棗花就像蒸饃一樣熟練,面團在母親的兩手中不斷變化,一會兒是栩栩如生的玉兔,一會兒是憨態可掬的小熊,一會兒是張牙舞爪的蜈蚣,一會兒是翱翔藍天的小鳥,就連做出來的小狗也似乎在搖頭擺尾。待蒸熟后涂上紅、黃、綠等食用色素,再用小紅豆或者小黑豆點綴為眼睛,憨態可掬、活靈活現的動物造型的棗花就完成了。與往年不同的是,母親特意把今年的棗花饃坯子做成山形,紅白相間、層層疊疊,特別大。母親說,這是大棗山,是咱趙家的富貴山、幸福山。
棗花很快蒸好了。掀開籠蓋,幾粒碩大的紅棗安插在胖乎乎、白花花的棗花間,春節的喜慶隨著蒸汽的升騰,彌漫在庭院的每個角落。“我要吃小白兔”“想吃小金魚”……棗花出鍋了,我和弟弟紛紛嚷求母親,索要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農歷大年三十傍晚,勞累一年的村莊終于安靜下來,顯得尤為靜謐,稀疏的爆竹聲從村外的田野里傳來。父親鄭重地把大棗山放置在桌上最佳位置。吃罷年夜飯,熬夜開始了,圍在母親周圍,我和弟弟邊聽母親講故事邊等待新年到來。棗花饃的香甜味兒不時飄進鼻孔,令我難以入眠,忍不住哼唧一聲:“我餓。”“剛吃過餃子,咋還會餓?”母親知道我的小心思,“真想吃棗花嗎?等過了元宵節,我讓你吃個夠。”母親終于給了我確切的答案。
我對棗花的期盼頓時換成了對元宵節的期盼。
母親的故事開頭講完了,我來了精神:“我要吃棗花。”“小饞嘴,你別急。過十五,送神去。吃棗花,甜如蜜。”母親的歌謠悅耳動聽。聽了一遍,我感覺像吃到了棗花。看我老實了,母親繼續講故事:“除夕守歲是祖輩留下來的過年習俗。守歲又叫熬夜,指的是在除夕夜里,一家人用團聚熬夜的方式迎接農歷新年到來。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零時一過,就是新年的開始。新年誰起得早,誰最有福氣,叫搶福。”“我不睡覺,要先搶到福!”我搶先回答。“好,好,好。”母親微笑著答道,“知道今年為啥我做了個大大的棗山嗎?”“不知道。”我說。“你們都忘了?小孩子家,就是忘性大。”母親輕輕地嘆了口氣。“你講唄,我們都認真聽。”我嚷求母親繼續說。母親緩緩地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8月發大水,你父親加入抗洪搶險突擊隊,日夜守護村外的大堤,我在家看護你們幾個小孩。一天半夜里,大堤突然決堤,村里留守的都是婦女兒童。聽到村干部要求村民趕快轉移的呼喊聲,我帶著你們摸黑向村外高地轉移。當時,為通知最后一戶村民轉移,一個女干部被大水沖走了,她的名字叫棗花……”
責任編輯:牛馨藝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