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際十大新聞
摘要:疫苗接種助力全球阻擊疫情 12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已接種超過86億劑新冠疫苗。
1.國會騷亂打破“美式民主”幻象
2021年1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廈示威活動現場。
1月6日,大批支持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示威者強行闖入美國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沖突,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傷。騷亂意在以暴力手段阻止美國總統權力的有序過渡,被視為美國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本土暴力極端事件之一。血腥暴力在美國最高政治殿堂上演震驚世界,凸顯美國社會分裂鴻溝,打破“美式民主”幻象。人們更清晰看到,“美式民主”已淪為美國政客煽動民意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2.運河堵塞暴露世界經濟脆弱
3月23日,一艘貨輪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堵塞航道,一度阻斷約12%的全球貿易流通。2021年,種種現象暴露出世界經濟脆弱性:物流梗阻、運費暴漲,供應鏈承受壓力;芯片稀缺、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產業鏈受到沖擊;債務攀升、流動性泛濫,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復蘇分化、貧富差距擴大,發展鴻溝加深……這既反映出疫情影響復雜深遠,也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有關,警示各國須加強宏觀政策協調,主要經濟體要展現責任擔當,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
3.世界多國再掀太空探索熱潮
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邁出中國太空探索征程又一重要步伐。此前,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和美國“毅力”號火星車于2月抵達目的地,3位“訪客”掀起火星探索新熱潮。天和核心艙于4月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建造全面開啟,6月和10月分別迎來兩批航天員在軌駐留。12月,美國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順利發射入軌。此外,商業太空游再進一步。9月,4名游客遨游太空。10月,俄羅斯攝制組登上國際空間站拍攝電影。
4.美軍撤阿標志失敗留下災難
8月30日,美軍全部撤離阿富汗,美國發動的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失敗告終。美軍不顧盟友倉促撤離引發阿局勢震蕩,野蠻空襲造成包括兒童在內的多名阿平民死亡,其自私霸道本性再次暴露無遺。這場美國歷史上最漫長的戰爭令阿富汗生靈涂炭,累計有3萬多名阿平民被美軍殺死或因戰亂喪生,約1100萬人淪為難民。長年戰亂導致當地民生凋敝,約四分之三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美軍不負責任一走了之,給阿富汗人民留下深重災難和巨大痛苦。
5.中國元首外交唱響多邊主義
10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呼吁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習近平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密集開展“云外交”,推動黨的對外工作開創新局面,引領中國促進完善全球治理,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使命擔當,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
6.俄西方矛盾重重關系再惡化
11月1日起,俄羅斯暫停俄常駐北約代表團工作,以回應北約驅逐俄外交官。由于美國長期抱守冷戰思維,聯合盟友不斷向俄施壓,今年以來俄與美歐在烏克蘭、網絡安全、所謂“干預美國選舉”等問題上矛盾重重,幾度相互驅逐外交官。美俄領導人今年兩度會晤,但雙方關系未出現明顯改善。俄與西方后又在白俄羅斯與波蘭、立陶宛邊境難民危機等問題上出現爭執,雙方關系持續緊張。
7.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協議
11月13日,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協議,開啟國際社會全面落實《巴黎協定》的新征程。大會期間,中美發布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寶貴動力。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必須率先大幅減排,同時兌現氣候融資承諾。今年,美國能源州因冬季風暴大停電、亞洲城市因強降雨嚴重內澇、歐洲部分地區降暴雨致罕見洪災,全球極端天氣頻發敲響“氣候警鐘”,世界各國攜手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
8.中美元首舉行首次視頻會晤
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首次視頻會晤,雙方就事關中美關系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充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今年,習主席還應約同拜登總統兩次通話。習近平主席在視頻會晤中全面闡述中方對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明確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戰略框架,為兩國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把舵引航。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重要性、反對打“新冷戰”達成原則共識。
9.“后默克爾時代”德歐面臨考驗
12月8日,朔爾茨當選新一任德國總理,與其前任、執政16年的默克爾正式交接,德國及歐盟進入“后默克爾時代”。默克爾在任期間,帶領德國取得顯著發展成就,發揮協調作用推動歐盟前行,致力于對華友好交往與務實合作。她離開政壇之時,歐盟正面臨多重嚴峻考驗,新冠疫情蔓延反復,經濟復蘇艱難曲折,英國“脫歐”后遺癥顯現,歐洲一體化勢頭疲軟。在歐盟尋求真正“戰略自主”的道路上,默克爾的務實理性作風尤顯可貴。
10.疫苗接種助力全球阻擊疫情
2021年5月2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一家福利院,醫護人員為老人接種中國新冠疫苗。
12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已接種超過86億劑新冠疫苗。大規模疫苗接種助力全球阻擊疫情,但“免疫鴻溝”亟待消除。中國克服自身困難全年努力對外提供約20億劑疫苗,一些西方國家卻大搞“疫苗民族主義”。病毒頻繁變異,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毒株先后來襲;疫情起伏反復,全球累計病例和死亡病例已分別超過2.8億例和540萬例。打好抗疫“持久戰”,亟須各方攜手合作,讓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充分發揮疫苗、藥物和防疫措施的作用。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