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顗:晉朝一代名臣出汝南
摘要:周顗突然遇此險境,被賊寇里應外合打個措手不及,幸虧東晉名將陶侃(系陶淵明曾祖父)派兵相救,打敗亂兵,周顗才得以轉危為安。不久,王導在宮中發現了周顗寫給皇帝的親筆奏疏,在奏疏中,周顗為王導一家求情,說愿意以周家數百口性命為擔保,王導絕不會謀反,奏請皇帝刀下留王導一族人身家性命。
□ 齊云軻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名言,出自東晉初年瑯琊王氏家族首領、一代名臣王導之口。而這里面所說的“伯仁”,不是別人,正是汝南人周顗。
少年英才
周顗,字伯仁,生于西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出自汝南郡望的周氏家族,家在汝南郡安成縣(今河南省汝南縣王崗鎮一帶)。周顗自幼刻苦勤學、博覽群書、知書達理,加之品貌端正,在家族中很快嶄露頭角,聲譽很好。
周氏家族在汝南是名門望族,周顗因其潔身自好、品行端正深受族人喜愛,對其寄予厚望。
司徒掾賁嵩、廣陵人戴淵等人,均為當時名士,對于周顗十分敬重。特別是戴淵,舉秀才后要到京城洛陽謀取前程,特地前往汝南拜訪周顗。戴淵家在廣陵郡,也就是如今的江蘇揚州一帶,千里迢迢趕到汝南去見周顗。見面后,他發現周顗彬彬有禮且口才極佳,自知能力不及,一向能言善辯的戴淵竟然只是端坐聽講而已。過后,戴淵逢人便說周伯仁是天下英才,將來必是一代賢能之士。
宦海沉浮
周顗少年時期便有良好的聲譽,加之汝南周氏巨大的影響力,州郡政府屢次征召他,想讓他出仕為官。但是,周顗認為自己還年輕,需要繼續讀書、增長才干,就一再拒絕。直到他弱冠之年,承襲了其父武城侯的爵位后,來到朝廷擔任秘書郎,管理圖書經籍。這是一個閑職,平時工作并不忙。此外,皇家藏書豐富,使其得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讀書深造,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研學經國濟世之學。這對年輕的周顗來說,是件好事。
但這種好日子并沒過多久,太熙元年(290年)4月,晉武帝司馬炎病逝,兒子司馬衷繼位,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癡皇帝晉惠帝。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出來攬政,胡作非為,長達16年之久,造成深重國家災難的“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時,周顗遷尚書吏部郎,后為東海王司馬越之子司馬毗屬下的長史。司馬越先后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等諸王的軍隊后,廢掉晉惠帝,改立晉懷帝,獨掌大權。周顗看出司馬越不能成事,就離開了。
西晉滅亡前后,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周顗隨著族人逃奔到江南避亂,后被瑯琊王司馬睿賞識,追隨他在江東立足。在司馬睿這里,他與王導結下了深厚友誼。
西晉滅亡后,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在江東建鄴城(今江蘇南京)重建了國家政權,是為東晉,司馬睿即晉元帝。周顗為東晉王朝的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
東晉初年,周顗被授予寧遠將軍、荊州刺史之職。周顗剛到荊州就碰上流民傅密率眾叛亂,且勾結蜀地賊寇杜弢侵入,兵臨城下。周顗突然遇此險境,被賊寇里應外合打個措手不及,幸虧東晉名將陶侃(系陶淵明曾祖父)派兵相救,打敗亂兵,周顗才得以轉危為安。見荊州離亂,周顗到豫章投奔上司、友人王導之兄、大將軍王敦。王敦部下戴邈勸說王敦:“周顗盡管這次被亂兵擊敗,但他才到荊州尚未行使職權,不應當擔責。再則,周顗在朝中素有威望,理應復其職。”王敦對周顗與晉元帝關系好心中不滿,就沒同意。
周顗在王敦手下不得志,不久被晉元帝召回朝廷,任軍諮祭酒、右長史。但周顗好酒,屢屢誤事,被群僚糾劾。晉元帝屢次為其開脫,周顗深感其恩,飲酒有所收斂。
王羲之年幼時寡言少語,不為人知,直至13歲時,去拜謁周顗,周顗發現他頗有才華,心中喜歡。那時官宦人家舉行牛肉宴是對賓客最高的禮遇,將出生后三四個月大的小牛宰殺后,內臟清洗干凈,做整牛烤制,周圍擺上桌子,北席為主位。此次,王羲之被安排到北席就座。周顗是天下名士,親自給王羲之第一個割烤牛心,使得別人刮目相看。經此一事后,王羲之名聲大振。
冤屈而死
晉元帝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東晉時,出身瑯琊王氏的王導、王敦等人出力甚巨,被視為開國元老,出現了司馬氏與王氏共同掌權的現象,史稱“王與馬,共天下”。王導與司馬睿私交很好,忠心皇室;王敦卻蓄謀造反,盡管晉元帝一再忍讓,但永昌元年(322年),王敦還是舉兵殺向了京城建康。作為王敦堂弟的王導處境尤為尷尬,被晉元帝懷疑。王導為求得皇帝原諒,就率領族人跪到宮門前請罪。這天,恰巧周顗入宮,王導請他無論如何在皇帝面前幫幫自己:“伯仁,我全家百余口,就靠你了。”周顗知道此刻正是敏感時期,不便當眾說明,所以盡管自己進宮就是為了在皇帝面前擔保王導不會助王敦謀反一事,可當時情形實在不便多言,便一言不發從王導面前走過。
在宮中,周顗為王導說盡了好話,使晉元帝相信王導不會跟隨王敦謀反。晉元帝與周顗私交很好,就留他在宮中吃飯。周顗喝醉被人送出宮,出來時見到王導還在跪著。王導想上前問問周顗皇帝那邊的情況,周顗卻還是一言不發走了。這讓王導深為憤恨,進而誤解周顗絕情絕義。
回家后,周顗酒醒后,再次寫下了替王導一家求情的奏疏,派人送進宮去,呈上御覽。
不久,王敦率軍入京,晉元帝成為傀儡。王氏兄弟趁此除掉政敵,當見到周顗的名字也赫然在列時,想想他之前對自己的“絕情”,最終周顗被王敦叛軍所殺。不久,王導在宮中發現了周顗寫給皇帝的親筆奏疏,在奏疏中,周顗為王導一家求情,說愿意以周家數百口性命為擔保,王導絕不會謀反,奏請皇帝刀下留王導一族人身家性命。
見此,王導追悔莫及、痛哭流涕,自己在能幫周顗免于一死的時候,卻狠心置之不理,最終害死了他。此后,王導逢人便懺悔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