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驚現“天目石”
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李安全 陳滿倉 文/圖 )深冬的一天,天朗氣清。我與一天文學家一攝影家等一行4人踏上了豫南翡翠畫廊天目山之旅。天目山位于駐馬店、信陽、南陽交界處。我們沿著107國道至確山縣城南20公里處再向西南來到天目山腳下——任店鎮鄢莊村。
天文學家說,人家到馬谷田找隕石未果,我判斷隕石落地點在天目山一帶。這更增添了興致。
天目山幽邃奇古妙不可言,凡山深僻多荒涼,貌古妍蒼人未知。
山高水乏。我們從北坡出發。見上面引下來的膠管開化,半裸著身體,但溝壑尚明,何不從此攀緣?沿著早已干涸的水溝向上前行,果見一泓,水而不溢,偶有叮咚之聲,似有佩玉之音。
草木混雜落葉甚厚,已不知路在何方。抬望眼,見峰頂心里總想著走近道,然已無路可尋。腳下有路,走哪哪是路。
眼前滿目荊棘蔓藤,樹枝也糾纏著,但見蘭草在山陰間依然給人希望和動力。攀巖石,拽樹枝,撥開荊棘,繞過石壁。
終于到達了海拔800米的山頂。極目眺望,一覽無遺。群山連綿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際。低下頭來,只見以前那些高不可攀的樹木被我們踩在腳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氣油然而生。北望老樂山,峰尖在云端顯現,如仙境一般。碧綠的薄山湖似玉帶繞在山間,若隱若現。向西望去,銅山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金字塔金碧輝煌,熠熠生輝。偶見紅瓦白墻臥在山窩窩里倒似顆顆粒粒珍珠瑪瑙點綴其中。遙想昔日,當年新五師曾在西邊戰斗生活,如今不遠處石滾河的新四軍紀念館已建成。遺憾的是就在山腳下新四軍醫院遺址已被后人遺忘,令人凄然。近處,山色或明或暗,黃與黑交錯著,像是土布做成的對襟襖。
忽然遇到一村民,說是南部的天目山風景更絕。我們竊喜。
離開一座發電機我們下山,到南部去。沒想到我們竟然發現了天目!
“這說不定隕石砸的!”天文學家說,“這絕不是人工開鑿的!”
“這就是天目。”攝影家說。
我們發現了天目!這或許就是天目山的來歷吧!剎那間我們都喊起來:天目山我們來了!
那聲音和著天籟在山谷回響,耳畔又忽然覺得有老人喘氣的聲音、鳥的歡呼、獸的嚎叫......
天目山,為什么千百年來靜靜的躺在這里,原來在等有緣人。
你不能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能不贊美祖國的江山如畫。
下山已是下午兩點。我們忘卻了吃飯,驅車東南而馳。峰回路轉一路尋問,又來到信陽地界羅樓 。因路太險,車只好泊至半山腰,只能爬行。見紅葉片片,在陽光的沐浴下鮮艷嫵媚越發動人。漸聞松香縷縷,沁人心脾;聽松濤陣陣山風絮語,似乎耳畔里涌來祖師爺的故事、黑白二潭水的傳說......
但對我們來說達而未讀真容,卻又是小小的遺憾!
這次旅行雖然我們未碰見隕石,但忽然覺得天目山何嘗不是遺落在中原大地深藏不露的隕石啊!
責任編輯:王曉晶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