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專家“南繁”育種忙
摘要:像姜俊一樣,駐馬店市農科院的許多專家每年要在“南繁”基地種植玉米、花生、大豆、芝麻以及茄子、辣椒、番茄、絲瓜等蔬菜作物的育種材料2000余份,進行科研育種。姜俊很看重“南繁”工作,每年都像“候鳥”一樣準時到海南基地進行育種科研。
駐馬店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楊曉東 祁道鵬 通訊員 張朝)12月17日,臨近冬至,北方已是寒氣逼人。而在2000公里之外的海南繁育試驗田,來自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園藝所的姜俊身穿短袖,在田中揮汗如雨,潛心蔬菜種業研究。
“每年9月到次年5月,都會和20余名同事在此潛心駐扎,圍繞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農作物在海南基地采光育種,下田做實驗。”姜俊說。
北方農業專家為何千里迢迢到海南進行科研?“海南是我國有名的‘天然大溫室’,利用這里特殊的氣候進行育種,可有效提升種業質量,同時大大縮短育種年限。”駐馬店市農科院院長孟祥鋒介紹,每年他們都會將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經秋季育苗后,在冬季運送至海南等亞熱帶或熱帶地區進行繁殖和選育,這樣一年可繁育2至3代,這種做法也被稱為“南繁”。
2017年,駐馬店市農科院開始進行“南繁”工作,在海南三亞市郊建了50余畝的試驗田。像姜俊一樣,駐馬店市農科院的許多專家每年要在“南繁”基地種植玉米、花生、大豆、芝麻以及茄子、辣椒、番茄、絲瓜等蔬菜作物的育種材料2000余份,進行科研育種。
“通過添加雜交、雜交聚合、生態篩選、抗性篩選等技術,再結合單倍體育種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能創造出一批綜合性狀優異、抗病及耐低溫弱光的新品種材料。”孟祥鋒說,近年來,通過“南繁”育種,駐馬店市農科院先后選育出通過國家登記或河南省鑒定的新品種40個,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十余項。
姜俊很看重“南繁”工作,每年都像“候鳥”一樣準時到海南基地進行育種科研。“種子是農業之母,也是現代農業的‘芯片’。作為農業科研工作者,要切實解決好種源‘卡脖子’問題,加快種業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有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姜俊在實驗記錄本的扉頁這樣寫道。
如今,通過“南繁”這一“科技引擎”,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種類更多、質量更優、銷路更暢、效益更好,也更好地滿足了城鄉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開展“南繁”工作4年多來,駐馬店市農科院培育的農作物新品種已輻射全國各地,創造社會效益超過10億元。
(轉自2021年12月20日《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