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肥菜綠番茄紅 產業興旺日子美
摘要:依托扶貧產業項目,陳上莊村通過香菇溫棚培養菌類種植人員50余人,極大地調動了附近群眾對菌類種植的積極性。
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譚競成
眼下,寒冬雖至,但淮河岸邊的田野里生機勃勃。一家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生產的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農戶從愁種愁銷到種上“保收田”,從打工無門到家門口就業,近年來,確山縣雙河鎮把產業興旺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點,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路。
近日,記者走進該鎮陳上莊村的香菇溫棚基地,看到不少人正在忙碌。據了解,該基地擁有標準化食用菌溫棚16座,年產優質花菇、香菇8萬余斤,帶動周邊20余名脫貧群眾就業。
“香菇大棚建成后我就在這兒干活,開始時不懂技術,鎮里村里就組織我們外出學習,一點點摸索,現在,注水、防風、控溫控濕、剪根,都是我們自己干。看著花菇一點點長大,我們很有成就感。明年我們幾戶準備貸款入股,靠種植香菇走上致富路。”負責香菇溫棚日常工作的脫貧戶陳現清驕傲地說。依托扶貧產業項目,陳上莊村通過香菇溫棚培養菌類種植人員50余人,極大地調動了附近群眾對菌類種植的積極性。
雖然室外寒氣襲人,但雙河鎮凌樓村、陳上莊村的番興西紅柿種植專業基地的高標準溫室大棚內暖意融融。望著碩果累累的西紅柿,在棚內務工的28名留守婦女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在家門口就能干活,按時上下班,不耽誤回家接孩子做飯。今年趕上好行情,番茄能賣個好價錢。”記者了解到,陳上莊村成立了番興西紅柿種植專業基地,并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依托產業扶貧項目和周邊種植農戶帶動,形成了58座連片溫棚,現已成為豫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西紅柿種植基地,每年可出產優質西紅柿300萬斤,銷往駐馬店愛家量販、信陽伏牛山市場等各大商超。火紅的西紅柿讓群眾過上了紅火的好日子。
村民在蔬菜大棚里忙碌。
外出打拼事業有成的馮建立一直念念不忘家鄉陳店村的沙土地。“沙土地最適合種植瓜果蔬菜。在外面種了這么久的菜,我要回家鄉帶領鄉親們耕種好這片金土地。”2020年,在外闖蕩多年的他毅然回到家鄉,在陳店村這片沃土上建起了20座溫棚,種植高產茄子、有機茼蒿、蜜苯南瓜等特色農產品。馮建立的示范引領帶動了陳店村廣大群眾的種植熱情,標準化溫棚在淮河岸邊拔地而起。
如今,走進雙河鎮,一條條道路打開了群眾致富增收的幸福路,村集體產業發展蓬勃有序,一個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淮河岸邊這充滿希望的田野上,雙河鎮奏響了產業興旺的“進行曲”,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把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