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士人的古典現場 ——序邵永剛《人間微醉》
摘要:在這本詩集的自序中,永剛有這樣的句子: 撒鹽養海,畫火御寒/他以此/償還著所欠漢語的恩育/一葉音在弦外,一葉在地如天(《離四句》) 漢語之于他,是用“恩育”這樣隆重的字眼來定義的,而他在漢語中挖掘的是“音在弦外”和“在地如天”。
□ 孫友民
Ⅰ
1893年,愛德華·蒙克的《吶喊》畫出藝術史上最具標志性的面孔,成為正在到來的焦慮時代的象征。此后,焦慮進入了人類的精神生活。
此前的1500多年,在東方的水墨會稽,“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任誕放浪、不拘形跡,何等的自在!
面對一個有過大胸襟、大性情、大自在,而今卻在被異化困擾的逼仄時代,我們需要重返,不,是重建士人的古典現場,以此安放我們落魄的靈魂。
……鳥兒。也從想象中/飛來——/繞一個彎/在那根并不存在的枝丫上停住/大野,因為白而茫無涯際/鳥,因為黑而愈凝愈重/那并不存在的枝丫/微微彎著/千峰萬峰——/天下一白/山河大地非蕭瑟/誰人好求無病藥/好雪片片/是一味/浩蕩的朔風手段/是一味……(《冬日》)
清詞麗句里有嶙峋意思:文外有文、字外有字,一派蕭然風致。永剛寫出的這些楷書配方的漢語詩行,就是一味醫治現代病的良藥吧。
那么,傳說中的古典現場在哪里?
春風又綠江南岸。/春風里草木選擇的依然是農歷的那種長法——/春風里,草只想長成草的樣子,樹只想長成樹的樣子/牛和馬/也只想長成牛和馬的樣子/世界如此簡單。所以,真美(《詩篇》)
——是也;
……現世恍惚,我們/沿青溪,郵亭,去找尋最好的月光/雨細,燈遠/有時在云中找回一座山/有時在炊火旁找回一座村莊/夜夤更深之時/有人在那唯一的山上唱歌/夜夤更深之時/三五株杏樹/在那唯一的村莊里含苞,吐蕊(《雨細燈遠》)
——是也。
詞彩頓挫、起伏飛揚,詩外有遠致,滿篇氤氳的氣韻,深得中國心靈的蓬松、悠逸之旨。
正如曾經的古典現場在《富春山居圖》里,在《廣陵散》中,在武陵漁人的舟楫上,在“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在“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在“曲終人散后,江上數峰青”。
Ⅱ
永剛此前“出爐”的承載了詩學新追求的詩集,命名為《漢語葉子》,這也是他對漢語之美探索樂此不疲乃至癡迷的一個信號。在這本詩集的自序中,永剛有這樣的句子:
撒鹽養海,畫火御寒/他以此/償還著所欠漢語的恩育/一葉音在弦外,一葉在地如天(《離四句》)
漢語之于他,是用“恩育”這樣隆重的字眼來定義的,而他在漢語中挖掘的是“音在弦外”和“在地如天”。
在《習詩后記》中,永剛對所效力的漢語又有如下精湛而感性以至絢爛的述說:
那里,漢語字字敲唱,妙出一時:悠遠之思、未盡之意,指東打西、遺貌取神,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是筆底千古的灑脫風流。
一波才動萬波隨者,皆活活潑潑的妙絕文心。
……
漢語之繁茂葳蕤、淵穆精微,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可以用,可以不用。流風逸云、圓融無侍,軒豁灑然、曠視古今,隨你打成一片——其文簡,其意玄:人意爛漫,只向桃花開兩分——無心時寫就,無心人會之,幽邈不可勝極……
句中有眼,句外有意,皮里陽秋。漢語里的空色玄妙之旨、天道悠逸之意,宛然數峰青黛、嵐煙緬邈,清曠無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他心底的漢語如斯,他筆底的詩篇亦如斯。他像一個手握鐵器在大地和夜的盡頭埋頭挖掘的人,心里默念著:“要有光。”于是,就挖出了微微光芒。這挖掘和光,讓他的詩篇“句中有眼,句外有意”“宛然數峰青黛、嵐煙緬邈,清曠無際”。
廣兮長空,以翱以翔。一個心遠的人總比常人活得艱辛些,這是一種造化,心存邈遠、不囿于俗世;這是一種體面,常人不及的體面。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