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五舉措打造縣域旅游發展新特色
摘要:整合歷史文化資源,發揮嫘祖文化、冶鐵鑄劍文化的龍頭作用,圍繞國際化、智慧化的發展方向,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把西平旅游融入河南文化尋根的大布局中,加快嫘祖文化苑、嫘祖海棠園等項目建設,打造海棠旅游文化節等旅游節慶,擴大“嫘祖文化之鄉”“冶鐵鑄劍文化之鄉”“柏姓故里”“董永七...
縣域文化“美起來”旅游產業“強起來”
西平縣五舉措打造縣域旅游發展新特色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 靜 通訊員 焦艷艷 孫 秋)日前,西平縣全面學習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深入研究貫徹落實舉措,扛實責任,決心立足“十四五”,以五舉措抓實縣域旅游。
融合文化尋根,凸顯本地特色。整合歷史文化資源,發揮嫘祖文化、冶鐵鑄劍文化的龍頭作用,圍繞國際化、智慧化的發展方向,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把西平旅游融入河南文化尋根的大布局中,加快嫘祖文化苑、嫘祖海棠園等項目建設,打造海棠旅游文化節等旅游節慶,擴大“嫘祖文化之鄉”“冶鐵鑄劍文化之鄉”“柏姓故里”“董永七仙女文化發源地”等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讓旅游業向富民強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邁進,鑄就西平文旅品牌。
傳承民族經典,展現多彩民俗。立足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提高寶巖寺塔、冶鐵鑄劍遺址、董橋遺址、柏國故城遺址、柏皇墓遺址等文物的保護利用水平,挖掘西平大銅器等非物質文化資源,推進文化產業與旅游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書法、美食等文旅產品,以旅游為載體、文化為靈魂彰顯西平魅力,盤活西平文旅經典。
用好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旅游。盤活本土紅色資源,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著力把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紀念館、出山焦之崗革命紀念館、中共西平縣委舊址、縣英烈園等打造成鮮活的旅游景點,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以紅色文化托起綠色發展,打造紅色精品文旅名片。
完善服務功能,打造健康景區。把鄉村旅游納入美麗縣城、現代農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整體布局,提高景區檔次和接待能力,以健康鄉村旅游為引領,著力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網、廁”八大配置,按照5A級景區標準規劃建設西平全域旅游綜合體,在抓實棠溪源國家森林公園、沿洪河主題公園等景區培育提升的同時,加快旅游度假區、旅游小鎮、旅游古村的開發,推動旅游業與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特色鮮明的全鏈條文創產業,壯大文旅文創市場主體,加快推進文化強縣建設,努力打造服務優質、怡心養身的休閑康養基地,提升西平旅游品位。
強化環境整治,構建良好秩序。樹立“以游客為本”的理念,認真落實各項環境治理和整治措施,落實旅游屬地監管責任,實現規范化管理,加強志愿者服務隊伍,徹底改變“臟亂差”落后面貌。加大涉旅案件查辦力度,強化監管考評,讓游客感受到無時不在的人性化服務和高效管理,真正讓西平成為游客心目中最佳旅游目的地。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