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闖“90后”小伙兒成了“香菇大王”
摘要:馬闖說,“香菇大棚現在有烘干機、注水機、冷庫、鍋爐等設備,我又發展了4家香菇種植戶,建了8個香菇大棚,除了給種植戶無償傳授香菇種植技術外,我還制作、出售菌棒,菌棒制作是我的核心技術。”
記者 熊國森 通訊員 宋超喜 文/圖
展示香菇。
“眼下正是采收香菇的旺季,我每天靠采摘香菇可以得到80元的工資,不僅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還靠自己的雙手脫了貧。”日前,筆者在位于新蔡縣孫召鎮馬莊村的“90后”小伙兒、共產黨員馬闖的香菇大棚內采訪時,年近50歲的采菇工人曾小花興奮地說。
據馬闖介紹,他 15歲就外出打工,開過砂石廠、承包過食堂。長時間在外打工的生活,使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2017年,他到泌陽縣高邑鎮學習香菇種植技術,通過半年的學習,逐漸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學成后,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在2018年建了兩個香菇大棚,當年經濟效益可觀,在2019年又建了12個香菇大棚。截至去年,他已建了20個香菇大棚。香菇采收旺季時,每天可以收獲香菇2000多公斤,年收入40多萬元。因此,馬闖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種植香菇需要技術,每年農歷十月我開始種植香菇,第二年農歷八月中旬采收香菇,第三年農歷三月采收結束。出菇期約6個月,流程有裝袋、滅菌等,香菇主要銷往駐馬店市及周邊城市。”馬闖如數家珍地介紹。
“俗話說得好,一花開放不是春,百花開放春滿園。市五次黨代會召開后,我堅定了干大事和創業的信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覺得有責任和義務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因為香菇裝袋是技術活兒,我就雇了泌陽縣的幾個師傅,雇的其他師傅都是本村和附近村生活困難的群眾,在香菇大棚工作的師傅有20人,這樣既增加了收入又帶動了群眾致富。”馬闖說,“香菇大棚現在有烘干機、注水機、冷庫、鍋爐等設備,我又發展了4家香菇種植戶,建了8個香菇大棚,除了給種植戶無償傳授香菇種植技術外,我還制作、出售菌棒,菌棒制作是我的核心技術。”
據了解,1990年7月出生的馬闖,在2017年曾擔任村委會副主任,201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