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這樣“點亮”美好生活 ——盤點國家科技獎勵大會那些惠民創新
摘要:如今,該團隊構建起水稻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育成的71個水稻新品種已大面積推廣生產,解決了水稻育種中優質與高產、高產優質與節水抗旱等優良性狀難以兼顧的難題。東南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項目《中國城鎮建筑遺產多尺度保護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此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新華社記者 董瑞豐 董 雪 陳席元
傳染病防治、高端醫療設備研發、糧食提質增產、建筑遺產保護……最新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褒獎了多項惠民利民的創新,彰顯科技“點亮”美好生活的潛力。
磁共振,一種大型高端醫學影像設備,是臨床診斷、科學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長期以來,此類進口設備價格昂貴,國產率不足5%,我國百萬人擁有量不足美日等國家的十分之一。
“改變狀況的唯一途徑是自主創新。”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強心中篤定,這是一條艱難卻注定走得長遠的創新之路。
在國家科技項目持續支持下,上海聯影攜手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功自主研制我國首臺3.0T高場磁共振,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從麻風危害發生的免疫遺傳學機制探尋,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從重大呼吸系統疾病的防、診、治,到中醫藥臨床療效的評價規范……越來越多科技工作者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為14億中國人的美好生活不斷增添福祉。
端好“飯碗”:數十年接力奮斗
水稻,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為了端穩、端好百姓“飯碗”,科學家們幾十年如一日接力奮斗,將研究“種”在祖國的大地上。
“種質資源是農業的‘芯片’,我們從20世紀末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收集水稻種質資源,加快基因挖掘、品種創新。”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員羅利軍說。他們團隊聯合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完成的“水稻遺傳資源的創制保護和研究利用”項目,此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如今,該團隊構建起水稻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育成的71個水稻新品種已大面積推廣生產,解決了水稻育種中優質與高產、高產優質與節水抗旱等優良性狀難以兼顧的難題。
創制新型淀粉產品,在食品、膠黏劑等領域應用推廣——江南大學教授顧正彪團隊等合作完成的項目“淀粉結構精準設計及其產品創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同為這所大學的教授,劉元法團隊等合作完成的項目“食品工業專用油脂升級制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推動了我國相關加工食品的升級換代和健康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創新的前進方向。一代接著一代干,把一張藍圖繪到底,科技工作者正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創新為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杭州西湖,素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美譽。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王建國院士團隊將衛星定位技術與風景觀覽藝術結合起來,重新規劃游船線路,讓“泛舟西湖”更具美感。
東南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項目《中國城鎮建筑遺產多尺度保護理論、關鍵技術及應用》,此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從工業煙氣污染治理,到水利工程泥沙調控,再到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一項項服務民生的創新項目,得到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充分肯定。
自主創新事業大有可為,科技工作者大有作為。獲獎的科研人員紛紛表示,未來要繼續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加快推進產學研用結合,讓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惠及百姓生活。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