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撓 樂于奉獻 ——太行精神述評
摘要:紀念館后的鳳凰山巔,“八路軍抗戰紀念碑”巍然屹立。曾任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研究部主任的郝雪廷說,抗日游擊戰由山西推向廣闊的平原,推向整個華北。
新華社記者 余俊杰
“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巍巍太行,壁立千仞。
這里,曾是八路軍第一個敵后根據地誕生地,八路軍總部等重要機構長期駐扎在此,留下無數團結御侮、血戰到底的英雄壯歌。
斗轉星移,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孕育的太行精神,深植于這片熱土,不斷書寫感人篇章。
同仇敵愾 勇敢頑強
秋日的太行山脈,層林盡染、景色壯美。
盧溝橋事變爆發、華北淪陷,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毅然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在太行山上點燃了抗日烽火,建立起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長期駐扎在太行山區,領導和指揮敵后抗日軍民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西南、晉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
平型關戰斗、雁門關大捷……一個個重大勝利,打出了八路軍的雄威,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一大批中華優秀兒女浴血太行,像一盞盞明燈,照亮民族奮斗、解放的道路。
走進坐落于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八個大字映入眼簾。紀念館講解員說,是中國共產黨喚醒了廣大民眾,引導他們同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搏斗,保衛了自己的家園。
紀念館后的鳳凰山巔,“八路軍抗戰紀念碑”巍然屹立。
曾任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研究部主任的郝雪廷說,抗日游擊戰由山西推向廣闊的平原,推向整個華北。抗戰軍民齊心協力,創造出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窯洞戰等多種游擊戰形式,使日寇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不畏犧牲 樂于奉獻
“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太行山,浸透無數英雄兒女的熱血。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記錄著這樣一組數據:當年只有14萬人口的武鄉縣,就有9萬多人參加各種抗日救亡組織,1.4萬多人參軍參戰,2萬多人為國捐軀。
1941年至1943年,晉綏邊區遭受了空前的自然災害,加上敵人封鎖破壞、人口遷移等原因使勞動力銳減,群眾和部隊的吃飯、穿衣都出現了嚴重困難。
根據地群眾顧全大局,為了支援抗戰紛紛慷慨解囊,表現出了感人的愛國熱忱。短短兩個月里,晉西北地區共集糧9.04萬石,籌款181.06萬元,擴兵1.59萬名,做軍鞋12萬雙。
“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百姓最后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縫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毅然送戰場……
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忠誠,是太行精神的基石。
“此間一切正常,惟生活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簡直不能維持……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事情更多了……”1942年5月25日,寫下這封家書3天后,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掩護總部機關突圍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
掃碼看全文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