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大講堂之巧用修辭手法使文章妙筆生花
摘要:句子中綠色部分的使用,就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擬人手法寫出了蟋蟀的勤勞、能干和智慧,讀者在閱讀時,不覺地會從心底里產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李莉簡介
李莉,駐馬店第十小學語文教師,中小學高級職稱,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近30年,先后被評為駐馬店教壇新秀、駐馬店名師、市優秀教師、市級優秀班主任、市級師德先進個人、市級骨干教師、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省級名師、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駐馬店市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組成員。
巧用修辭手法
如果隨便找些孩子問:“語文學習哪方面最難?”百分之八十的孩子會說:“寫作文最難。”
針對以上情況,李老師這次想從寫作技巧方面,教同學們巧用修辭手法,使文章的內容生動。
修辭手法,是指為了更好地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達效果的語言手段。先來說說幾種常用修辭手法的作用吧!
(1)比喻
比喻的修辭手法就是我們常說的“什么像什么”這類話。它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使讀者能夠直觀地獲得文字所要表達的信息。如楊萬里寫的《詠柳》這首詩中“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綠絲絳”是指綠色的絲帶。這句詩的意思是春天到了,細長的柳枝像綠色的絲帶一樣,隨風搖曳。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自然界中的柳枝與日常生活中的綠絲帶聯系在一起,使普通的柳樹不僅變美了,而且充滿了勃勃生機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這個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可能我們讀起來就會乏味許多,柳枝就是柳枝,它和別的樹枝沒有什么不同了。
(2)擬人
擬人就是把事物當作人來寫,賦予事物以人的動作、思想和情感。它的好處是將事物寫生動,更易于激發讀者思想上的共鳴。
如《蟋蟀的住宅》中,“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它用強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后面,傾斜地鋪開。”句子中綠色部分的使用,就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擬人手法寫出了蟋蟀的勤勞、能干和智慧,讀者在閱讀時,不覺地會從心底里產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排比
排比是指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和長度相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它的作用是加強語氣,使文章節奏感加強,更有益于表達感情。
如:《藏戲》一文開頭“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這樣的開頭、這樣的氣勢,會令每一個讀者帶著深深的好奇心,認真閱讀下去。
(4)反問
反問就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只問不答,答案卻暗含在句子中。
它的好處是加強語氣,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如:六年級下冊《匆匆》一文在列舉了日常生活小事、時間匆匆而過的現象后,發出“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要白白走這一遭???”結尾處又用“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反問句引起讀者深思:我們該如何使用時間?從而達到教育我們珍惜時間、有所作為的目的。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