嵖 岈 為 證 鑄 豐 碑 ——嵖岈山職業學校與抗日第四中隊
摘要:為安全起見,嵖岈山職業學校黨支部征得他同意后,護送他前往南陽,參與他的好友梁仲華主持的河南省災后重建區工作,因此,他離開了嵖岈山職業學校。中原突圍后,這支誕生于嵖岈山職業學校的人民軍隊參加了人民解放戰爭,一些戰士還隨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為中華民族和中原地區解放作出了貢獻。
□ 趙新春
嵖岈山風景宜人、石奇水美,讓人流連忘返。然而70多年前,在這奇山異水之間,一群年輕人用他們的激情和熱血留下了駐馬店人抵御外辱、抗日救亡的堅強身影。他們就是嵖岈山職業學??谷盏谒闹嘘牭膽鹗?。
嵖岈山。 記者 王建成/攝
嵖岈山職業學校
嵖岈山職業學校,全稱遂平嵖岈山縣立職業學校,建校于1931年2月,是遂平縣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魏朗齋創辦的一所初級農科職業學校。馮文綱在《河南省村治學院始末》中說,學校“利用嵖岈山麓古廟皇經堂地址,計廟房百有五十余,田地四頃四十余畝,山場四座,招收農科職業及鄉村師范各一班,初小學兩班”,希‘以學校為中心,實施鄉村建設’(《鄉村建設實驗》第三集《遂平嵖岈山縣立職業學校鄉村工作報告》),借以達到改善農民生活,促進農業生產的目的。學校致力將學生培養成既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實干精神的農業技術人才,開辟有潤華農場,有苗圃場、園藝場、牧場、木工廠等實習基地。學校創辦3個月后,由于當地劣紳抵制和土匪破壞,學校被迫關停。當時在河南大學醫學院任職的魏朗齋被迫回到家鄉。在他的努力下,1932年2月,學校重新開學。1940年,魏朗齋創辦私立潤華高級農科職業學校,也稱“高職班”。
魏朗齋(1892年~1960年),名雁明,字朗齋,遂平縣人,1923年畢業于國立北京農業大學,1926年創辦遂平縣縣立中學,先后在河南省建設廳、河南大學農學院、河南省造林局、輝縣(今新鄉衛輝)蘇門山第一造林場、河南百泉公園等工作。20世紀20年代末,他追隨梁漱溟、彭禹廷、梁仲華、王怡柯等考察鄉村建設,立志從農村改造入手,探索農村出路,歷任河南村治學院主任、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巡回導師、山東省鄄城縣實驗縣長。
嵖岈山職業學校為改變私塾教育模式,要求學生既要學習文化,又要學習生產知識,特別是農業生產知識??紤]到農村家庭普遍窮困,為減輕家長負擔,魏朗齋把3年制的職業班縮短為2年,4年制的師范班縮短為3年。1934年,他開始在潤華農場收容貧苦子弟和無依無靠的孤兒,公費開辦職工培習班,白天教他們技術,晚上讓他們學習文化知識。同時,學校還為當地農民舉辦夜校和各種培習班,組織農村沒有文化的青少年學知識、學技術,不僅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文化技術水平,也推廣了新技術。嵖岈山職業學校開辦的前8年,培養學生近千名,在嵖岈山植樹40多萬棵。新中國成立后,外交家柴成文、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李建安、黑龍江省常務副省長王操犁、外交家王雨田等都曾在這所學校學習。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魏朗齋長子魏致夫(本名中和,1938年病逝)、次子魏西和與張暢九、金宗仁等共產黨人從北平來到嵖岈山職業學校任教,他們提出“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從抗日”的口號,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活動、學生組織等進行了全面改革,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嵖岈山職業學校成為中共在遂平縣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前沿陣地,先后發展共產黨員100多人,向延安和竹溝輸送40多名優秀革命青年。劉少奇、馬致遠(劉子厚)、范文瀾、廖仲亮等都曾到嵖岈山職業學校,對抗日工作給予指導或進行培訓。
1939年11月11日,“竹溝慘案”發生后,豫南地區革命進入低潮期,嵖岈山職業學校的地下黨員大多奉命撤退。1940年春,魏朗齋把在本地無法安身的遂平縣共產黨縣委委員吳雨、時志仁、趙秉一和8名嵖岈山職業學校學生介紹到他的老同學、特派員黃任材那里,保存了革命火種。后來,吳雨輾轉去了延安,新中國成立后任天津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他曾專門寫了《悼念魏朗齋先生》一文,回憶了這段經歷。
“皖南事變”后,革命形勢更加險惡,經魏朗齋多次努力,嵖岈山職業學校和校黨組織得以保存了下來。抗戰勝利后,受豫東南行署主任張軫和行政督察專員謝肖良的邀請,魏朗齋回到嵖岈山職業學校,當選遂平縣臨時參議會副議長。國共內戰爆發后,魏朗齋堅持學校不停課。新中國成立前,由于當時的代行校長、教導主任(新中國成立后,任遂平師范校長)史可岑在魏朗齋去開封期間,讓學生和職工放假回家,只留下兩名職工護院,致使學校嚴重被毀,被迫停止辦學。新中國成立后,嵖岈山職業學校并入遂平縣縣立師范學校,繼續為國家、為民族培育人才。2012年,為紀念魏朗齋和這段歷史,人們在嵖岈山職業學校舊址立起了魏朗齋的塑像。
嵖岈山職業學??谷盏谒闹嘘?/p>
1944年4月18日至5月25日,日寇發動河南會戰,5月9日遂平縣城繼1941年2月28日淪陷后再次淪入日寇之手。一時間,遂平縣除嵖岈山職業學校的人員沒有解散外,其他學校的人員全部解散,國民黨縣黨部、縣政府官員也聚集到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嵖岈山。這時,共產黨員周子郁(又名周全義)、時志仁、魏太初等和校長魏朗齋在原嵖岈山職業學校自衛隊的基礎上組建了嵖岈山職業學??谷盏谒闹嘘?,并成為遂平縣抗日的中堅力量。中隊戰士一邊學習,一邊開展抗日救國工作,讓日偽軍如坐針氈。1944年12月22日,盤踞在沙河店、張臺的200多名日偽軍從嵖岈山黃土嶺偷襲嵖岈山,國民黨金嵖鄉鄉長王光斗的國民黨抗日武裝300多人不戰而退。四中隊的20多人與日寇遭遇后,在時志仁、周子郁的率領下臨危不懼、沉著應戰,最后以宋義顯1人犧牲,商玉昆、李書庭2人重傷,李會堂被俘(次日逃回)的代價,以少勝多,擊斃擊傷日偽軍十余人,迫使他們撤出陣地,此戰極大鼓舞了嵖岈山職業學校師生和附近群眾,抗日隊伍迅速發展到200多人。
由于嵖岈山職業學校抗日第四中隊主要以嵖岈山職業學校師生為骨干,日寇把魏朗齋列為頭號清除目標,加上他年事已高,不適合在游擊區工作。為安全起見,嵖岈山職業學校黨支部征得他同意后,護送他前往南陽,參與他的好友梁仲華主持的河南省災后重建區工作,因此,他離開了嵖岈山職業學校。
就在他離開不久,1945年2月25日,日寇糾集西平、舞陽、泌陽、確山等地日偽軍近2000人,攜帶機槍、排炮等武器,包圍嵖岈山,妄想利用嵖岈山職業學校抗日第四中隊部分人員回家過年的機會拿下嵖岈山。來自西平縣儀封、合水和舞陽方向的日偽軍從店房西北包圍北山;來自沙河店、牛蹄、張臺、確山及泌陽方向的日偽軍,由曹四溝經蜜蠟山進攻,對嵖岈山進行交叉包圍。留守在山上的中隊戰士和劉坤山率領的中隊分兵把守嵖岈山寨和南、北山戰略要地,堅守嵖岈山。由于日偽軍火力太猛,周子郁、時志仁帶領大家迅速撤回北山,利用嵖岈山奇特地形與敵人展開了爭奪戰,日偽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戰斗進行到下午2點,中隊戰士即學校職工毛錘、學生沈運仙和劉坤山率領的中隊的機槍手殷廣成先后犧牲,戰士韓保慶、王合中、王守田等15人也在與日偽軍的拼殺中受傷。為了減少犧牲,周子郁命令全體戰士后撤,從皇姑樓一個秘密洞穴下山向西北方向轉移,退出戰斗。這次戰斗擊斃擊傷日偽軍100多人,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戰后,日軍主動撤掉張臺、玉山兩個據點,不敢再進犯嵖岈山。
1944年8月,根據黨中央“綰轂中原”戰略決策,新四軍第五師派黃霖率豫南游擊兵團挺進河南,11月進入嵖岈山地區。1945年2月下旬,豫南游擊兵團打垮國民黨遂平縣縣政府反動武裝后,將嵖岈山職業學校抗日第四中隊擴充改編為新四軍遂平支隊,到5月改編為遂平獨立團時,人數已有800多人。不少嵖岈山職業學校師生成為獨立團戰士,先后參加了痛擊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神溝廟戰斗、文城魏灣戰斗、關王廟對日戰斗。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積極策劃國共內戰,1945年10月,遂平獨立團在槐樹鄉李興樓村西南的貓頭山遭到國民黨軍隊1萬多人的包圍,他們邊走邊戰,成功突圍。11月,根據上級指示,遂平獨立團1400多人撤離嵖岈山,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包圍圈到達南陽桐柏,與新四軍第五師主力會合,正式編入軍區二團。
中原突圍后,這支誕生于嵖岈山職業學校的人民軍隊參加了人民解放戰爭,一些戰士還隨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為中華民族和中原地區解放作出了貢獻。
(此文主要根據《遂平縣文史資料》第二、三輯登載的周子郁、時志仁、魏太初、黃霖、栗在山等人和《河南文史資料》第二十輯馮文綱,第四十七輯魏朗齋、魏育遂等人回憶文章及近年來見諸媒體的部分遂平縣抗日老戰士采訪文章整理)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