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產業奏響生態致富曲
摘要:桃林下,合作社負責人常新年正在給2000只鵝喂食,冬桃藤蔓枝枝相連,枝葉間密密麻麻掛滿了冬桃,果實圓潤飽滿,長勢喜人。
記者 景中原 通訊員 周金高
金秋十月,果實飄香。日前,在上蔡縣黃埠鎮常莊村順耀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近200畝冬桃基地里,記者看到的是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林下有草,草養白鵝,鵝糞養樹,林果、白鵝雙豐收(如圖)。以草養鵝、鵝糞肥林為一體的循環生態模式,奏響了生態致富曲。
在這里,記者看到,種植的冬桃豐收在望。冬桃苗下大白鵝正悠閑地啄著蟲子、草葉。桃林下,合作社負責人常新年正在給2000只鵝喂食,冬桃藤蔓枝枝相連,枝葉間密密麻麻掛滿了冬桃,果實圓潤飽滿,長勢喜人。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常新年采取種養循環的科學生態種植模式,不僅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形成了生態良性循環,還提升了冬桃的口感和品質,林下套養的2000只鵝,可以為基地除草,增加土地養分,年實現林下經濟增收20多萬元。
“桃樹下都是草,地下養鵝,鵝來吃草,排的糞便給果樹提供養分,冬桃是有機的,實現了生態循環。"常新年向記者介紹。
常新年的冬桃種植基地里有多個冬桃品種,個大肉厚汁甜,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訂單供不應求,他采用線上線下銷售模式,樹下養殖的鵝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種植的冬桃銷路很好,能賣上好價,養的鵝10多元一斤,一年下來收入可觀,下步準備擴大養殖,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現在的常新年種養經驗豐富、信心十足,下一步,他將繼續擴大規模,建成一個高標準、大規模的種養基地,把周邊村不能出去打工的群眾吸納過來,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給他們一份穩定的收入。
“年齡大了,也干不了重活,在家照顧3個孫子和老伴,孩子上學,我到這里干個小活,一個月能掙2000元左右,可以貼補家用。”黃埠鎮常莊村村民王榮開心地說。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