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涌入“小延安”
摘要:10月5日,竹溝革命紀念館副館長張華告訴記者,作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紀念館十一假期前就做好充分準備,迎接全國各地游客的到來。
駐馬店網訊(記者 郭建光)“伏牛山桐柏山,竹溝(那個)就在兩山間。英雄的土地,革命的搖籃……”連日來,竹溝革命紀念館迎來八方游客。人們徜徉在革命文物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在革命歌曲《竹溝頌》曲譜前,很多觀眾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哼唱起來。
小觀眾認真觀看《竹溝頌》。
“許多市民舉家前來,一些家庭不是第一次來這里參觀,而是多次趁著節假日感受紅色竹溝的今昔變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10月5日,竹溝革命紀念館副館長張華告訴記者,作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紀念館十一假期前就做好充分準備,迎接全國各地游客的到來。
“您好!微信掃碼預約,免費參觀。如果您不方便的話我可以幫助您預約。”在紀念館入口處,幾名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耐心地向游客講解,不斷有游客拿著手機從入口處掃碼進入。
家長帶孩子體驗紡線。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在《新四軍軍歌》曲譜前,孩子們舉著鮮艷的國旗,讀著歌詞背后的故事,眼睛里有光在閃爍。
劉少奇辦公室舊址門前有一棵上了駐馬店名木重點保護名錄的石榴樹,是來這里的游客必參觀的富有象征意味的一棵樹。它是劉少奇1939年來竹溝后栽下的。游客們在樹前拍照,留下難忘的一幕。
“我是從平輿趕來的,雖然孩子只有1歲多,但我認為革命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市民陳先生摟著孩子在一幀幀黑白照片前認真觀看,在一件件文物前徘徊。陳先生耐心地告訴牙牙學語的孩子眼前的文物是什么。
市區一小學五年級學生趙明朗(音)告訴記者,他此次是帶著“任務”來的——他回去后要寫一篇游記,把自己所見所感講給同學們。
在“小延安”竹溝,游客們在滿眼紅旗的街道上行走。“我愛您,中國!”來自心底澎湃的激情,溫暖著每個人前行的道路。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