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保護治理母親河 構建水網新格局
摘要:通過實施一批引黃調蓄工程、大中型引黃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等,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加快建設引黃灌溉等重大水利工程,構建調蓄并舉水網水系,用足用活黃河水。
中原大地,黃河哺育。
今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正式發布詳細數據,河南夏糧喜獲豐收,總產量達760.64億斤。
糧食生產,命脈在水利。黃河母親,靜靜滋潤著河南這個人口大省,保障著河南糧食安全。汩汩黃河水沿著渠道淌進田間地頭,淌進干渴之城的供水廠,更淌進了老百姓的心間。
水潤農田糧滿倉
“俺們離了黃河水可不中!”今年麥收前,記者來到河南省獲嘉縣太山鎮丁村的麥田里,69歲的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振六擺擺手,“俺村8000畝地都用黃河水澆,一畝地一季麥能打1200斤,一季玉米能打1300斤!”
為丁村送來“幸福水”的,正是李振六身旁的人民勝利渠西一二分干渠。人民勝利渠引來的黃河水,讓昔日全國聞名、低洼荒涼的老鹽堿區,變成了如今的高產穩產田。
與此同時,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也在搶抓工期,如火如荼地施工。
近年來,小浪底北岸地區的濟源市、沁陽市和孟州市等城市迅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灌區工程將會為上述地區“解渴”,工程已納入了《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2008-2020年)》。
“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建成后,將年引黃河水量2.39億立方米,發展灌溉面積51.7萬畝,補水面積20萬畝,為城鎮工業生活供水1.12億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55億斤。對解決灌區農業灌溉及城鄉生活與工業用水需求,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增強農業生產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長符運友介紹。
除了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河南還謀劃實施了趙口引黃灌區二期、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等水利工程。這些項目的實施將補齊工程短板,潤澤百姓農田和心田。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灌區335處,不僅支撐了全省的糧食豐收,還助推了區域農業產業化,助推一個個農業品牌不斷發展壯大。灌區糧食產量高、品質好,擁有原陽大米、延津強筋小麥、范縣天冠米業、武陟地道懷藥、中牟大白蒜、開封菊花等優質農產品。
如何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把抓好灌區建設作為夯實全省農業發展基礎的重中之重。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副處長李立新介紹,河南現有大型灌區38處,中型灌區297處,其中大中型引黃灌區104處。1998年以來,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379萬畝,灌區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占全省基本農田面積的28.9%,生產出全省37%的糧食。
煥發黃河新生機
日前,在三門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向陽村段的黃河河邊,居民任同國正在河邊散步。
談起這河段,他不禁贊嘆:“以前這里停靠著大大小小的餐飲船、漁船,環境臟亂差。現在真是好啊,來這里越冬的天鵝都越來越多。”
三門峽市因黃河而生、依河而建,作為水土保持重點區域,當地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新理念,根據地形地貌地質特點,確立了“干流護岸、支流控沙;山上植綠、岸上截污;坡面保土、田間節水”的思路。
當地對境內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18條黃河一級支流開展系統治理,對弘農澗河、青龍澗河等9條支流建設控沙工程和實施生態補水,全年補水2000萬立方米。通過開工建設三門峽大壩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項目,建設8萬畝生態梯田。2020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0平方公里,減少入黃泥沙40萬噸。
今年5月,記者來到位于黃河之濱、邙山腳下的鄭州市惠濟區,這里黃河轄區段全長27公里,灘地面積約68平方公里,是鄭州市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關鍵區域。
7月開始,惠濟區黃河流域“清四亂”殲滅戰打響。區委書記、區長堅守一線,縣級干部包鎮,科級干部包項目,一般干部包點位,條塊結合,組團作戰,專項突破,逐個攻堅。
以河長制為抓手,河南深入開展黃河流域河湖“清四亂”殲滅戰、河道采砂綜合整治等工作,發現的問題全部整改銷號。2021年6月,省第一總河長、省總河長簽發第3號河長令,全面推行“河長+”工作機制,深化“河長+”改革,河南再發力,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有實”走向“有力有為”。
“我們在黃河流域率先建立‘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探索公益訴訟保護河湖生態環境新路徑,被最高檢、水利部在全國推廣。”省水利廳廳長孫運鋒說。
治水興利建水網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河南大力實施“四水同治”,為高質量發展積蓄蓬勃力量,在中原大地不斷擘畫恢宏藍圖。
2021年7月1日,從水利建設一線傳來喜訊,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總干渠首個隧洞——2號隧洞貫通,為惠澤豫北人民邁出了重要一步。在位于鄭州市中牟縣的趙口引黃灌區渠首閘,記者看到,利用2021年汛前黃河調水調沙有利時機,黃河水正在滔滔向南,為群眾送去生命之水。
正在建設的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工程項目,是河南實施“四水同治”開工建設的十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之一。通過實施“四水同治”,河南掀起了新一輪水利建設高潮,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加快形成。
河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劉正才介紹道,河南省進一步厘清黃河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思路,明確了構建“一軸兩翼三水”黃河水安全保障的總體布局,鎖定了建設“四體系一載體”的目標。一軸是以黃河為主軸,兩翼是沿黃南、北供水區,其中北翼構建豫北水網,南翼構建豫中、東部水網,同時為引江濟淮工程提供雙水源。在此總體布局下,河南省構建防洪保安體系、水資源節約集約體系、水生態保護修復體系、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打造文化傳承弘揚水脈載體。
同時,河南提出高質量抓好大項目建設。通過實施一批引黃調蓄工程、大中型引黃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等,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加快建設引黃灌溉等重大水利工程,構建調蓄并舉水網水系,用足用活黃河水。謀劃了總投資1449億元的7項重大水利工程,解決黃河防洪、灘區居民安全發展、生態保護修復、供水保障等重點難題。建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庫,涉及防洪減災、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鄉村振興、調蓄等5大類34個水利項目,總投資3435.5億元。截至目前,全省“四水同治”項目累計開工1355個,“四水同治”實施近三年來投資達2047億元。
水潤中原,潤物無聲。“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十六字’治水思路,遵照‘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要求,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劉正才展望,“將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重大引調水工程為通道,以黃河、沙潁河等自然水系為基礎,以綜合性水利樞紐和調蓄工程為節點,為構建國家骨干水網交出河南答卷。”(記者 李樂樂 國立杰 彭可 通訊員 王新明)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