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冷”的考古走向公眾
——“考古百年天中行”走進信莊考古發掘現場
摘要:“公眾考古活動讓公眾詳細了解考古保護的目的、方式和社會意義,增強公眾文物保護意識,培養公眾對考古的興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人說,“考古工作者給公眾輸送的是文化營養,公眾對考古工作有知情權和參與權,邀請公眾參與考古過程,有利于推動考古走向公眾,增強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曉晶)為紀念仰韶文化發現100周年和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營造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9月15日,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考古百年天中行”公眾考古活動在開發區開源辦事處信莊考古發掘現場開展。河南豫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30名員工參加了活動。
考古隊員為河南豫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員工現場講解考古知識。
在考古發掘現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信莊遺址考古隊負責人孫凱現場向公眾介紹了發掘清理工作和文物出土情況。
“公眾考古滿足了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促進了考古學科的發展。”孫凱說,“近年來,公眾考古迅猛發展,考古由‘高冷’走向公眾,不僅揭開了考古的神秘面紗,還促進了文化遺產保護,增強了公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保護好、解讀好、傳承好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是考古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孫凱說。
“公眾考古活動讓公眾詳細了解考古保護的目的、方式和社會意義,增強公眾文物保護意識,培養公眾對考古的興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人說。
信莊考古發掘現場。
據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為配合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項目建設,2020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擬建地塊進行了考古調查與勘探,結果表明,擬建工程地下埋藏有古文化遺存。從地表調查發現的遺物來看,遺址年代主要為東周時期,按照遺址命名方法,定名為信莊遺址。該遺址位于開源辦事處信莊村東南500米,總面積6萬平方米。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駐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1年6月開始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4500平方米。目前,已發現清理了灰坑228座、灰溝4條、水井19眼,出土了一批陶、石、銅、鐵等遺物。此次考古發現對研究駐馬店東周時期歷史文化、社會形態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隨著公眾考古的迅速發展,考古已經成為公眾話題,人們的參與熱情很高。現在每次重大考古發現,都成為社會熱議話題,不僅使考古工作本身得到更多社會支持,還增強了考古工作者的自豪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人說,“考古工作者給公眾輸送的是文化營養,公眾對考古工作有知情權和參與權,邀請公眾參與考古過程,有利于推動考古走向公眾,增強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