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愛國的爺爺是永遠的榜樣
摘要:中國人民志愿軍決定繼續駐守朝鮮,一邊防止小股敵人的破壞活動,一邊幫助朝鮮人民建設家園。我能感覺到,我爺爺這一輩子都為自己參與過抗美援朝而驕傲。袁茹君說,她將秉承爺爺的教誨,傳承好家風,不僅要做爺爺的守護者,還要做革命先烈精神的傳播者,講好紅色故事,讓革命精神永流傳。
記者 高琳琳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良好家風。今天的主角是一位87歲的老人,他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轉業到地方后兢兢業業工作,身患疾病仍然堅強面對,遭遇車禍也不言放棄。他就是開發區金山街道大界牌社區陳莊的袁成義,是孫女袁茹君最崇拜的人。
精神矍鑠的袁成義。
在陳莊,袁成義是鄰居眼中并不“出名”的老人,言語不多,也不愛湊熱鬧,和大家和睦相處。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的故事。
在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之際,袁成義老人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看著這份精美的紀念品,老人激動不已,思緒萬千,熱淚盈眶。
“我是1956年去的朝鮮,當時是我母親鼓勵我去參軍保家衛國的。”雖然已年近九旬,但坐在輪椅上的袁成義思維清晰。老人告訴記者,當年他母親是村里的婦女主任,思想覺悟高,是母親幫他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的。
從遂平出發,坐了5天6夜的火車,袁成義隨部隊到達朝鮮的新德里郡。當時他被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軍二師308部隊的通訊連。雖然當時中美已簽訂停戰協議,戰爭已經結束,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甘心失敗,經常玩弄小動作,對中朝軍隊進行騷擾。中國人民志愿軍決定繼續駐守朝鮮,一邊防止小股敵人的破壞活動,一邊幫助朝鮮人民建設家園。
隨部隊到達朝鮮后,袁成義學習了一年的收報發報無線電技術,平時和戰友軍事訓練,絲毫不放松。有一次下大雨,袁成義和戰友們就在水坑里演習。雖然條件苦,但大家從不抱怨,堅守自己的初心。
1959年,袁成義轉業到開封,隨后到市安裝公司工作。
“我是趴在爺爺膝蓋上聽著那時候的故事長大的。爺爺每次說起時,眼睛都會異常發亮,語氣非常驕傲和自豪。我能感覺到,我爺爺這一輩子都為自己參與過抗美援朝而驕傲。有時看到紀錄片里老兵們敘述自己當年的故事,語氣和我爺爺一模一樣。”袁茹君說,“爺爺總說今天的幸福生活來得不容易,讓我們珍惜現在的一切。”
“爺爺是一位不善言辭,規矩嚴明的老人。他的毅力和精神是我們難以超越的。”袁茹君說,爺爺退休不久就因腦出血癱瘓在床,就連吃飯都無法自己完成。如果是其他老人可能就在床上度過余生了,可爺爺是個不服輸的人,他讓家人攙扶著他,一步一步往前走。經過爺爺不斷的努力,最后竟然可以行走自如了。幾年前老人遭遇車禍,腿骨骨折,可他不灰心,堅持康復鍛煉,現在可以自行走上幾步。
“爺爺不愿給我們添麻煩,什么事都是力所能及地做。”袁茹君告訴記者,爺爺一直教育子女,做人不能不勞而獲。在袁成義的言傳身教下,幾個孩子養成了獨立自主、勤勉務實的品格。
“至信至誠、英勇擔當”。這是袁茹君對爺爺的評價。她說,爺爺從軍時,是一位勇敢的戰士,轉業后和群眾心換心、情換情,是大家的貼心人,在家里,是一家人的支柱。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難年代,他孝順父母、教育子女、幫扶兄弟姊妹,不辭辛苦、任勞任怨、起早貪黑地勞碌著,給晚輩樹立了勤勞、奮斗的光輝形象。
袁茹君說,她將秉承爺爺的教誨,傳承好家風,不僅要做爺爺的守護者,還要做革命先烈精神的傳播者,講好紅色故事,讓革命精神永流傳。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