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街區 浚縣古城 千年古城展新顏
摘要:未來,浚縣還要在西大街商業街區規模建設、品位提升上下功夫,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游客滿意度,讓浚縣古城這張名片越來越亮。
跨過千年云溪橋,穿過浚縣古城西城門,便到了人來人往的西大街。經受7月洪災、8月疫情的考驗之后,這里又恢復了往常的熱鬧。
9月10日,恰逢周末,記者看到西大街上有不少商販在路邊支起了攤位。“每周五是街區集市固定開放的時間,周邊縣區的古玩收藏愛好者,都會來這里擺攤,既傳承了民俗文化,又豐富了古城業態。”浚縣文物旅游局講解員高青說。
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浚縣古城,是河南省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西大街是最繁華的商業街,東起省文保單位文治閣,西至西城門,長400余米,擁有世襲翰林府、縣衙、文廟、糧倉等大量古跡遺存、傳統民居。
讓歷史建筑復活,留住記憶、留住鄉愁,保護成果惠及百姓,是當地政府改造提升歷史街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總投資50億元的浚縣古城保護工程已完成投資21億元,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浚縣古城辦主任吳迪介紹,西大街修整前,房屋建筑整體風格不一,部分房屋出現倒塌、墻體老化等現象,不少院落成了大雜院,基礎設施不完善,巷道狹窄,居民生活有諸多不便。“修復過程中,我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讓留在西大街的居民住得方便、舒心。”吳迪說。
政府主導、統一規劃,聘請專家團隊對街道基礎建設、夜景亮化工程、臨街店面修繕、業態規劃、格局布置等方面進行嚴格論證,采取加固改造、修舊如舊的模式,如今,浚縣古城西大街各個歷史時期的古建筑讓街區空間變得脈絡清晰、歷史風貌得以彰顯,留住了文化根脈,更增強了人們對文化的自信。
歷史街區保住了,文化的內核如何植入?浚縣龐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有了大顯身手的舞臺。西大街入口處,兩個泥咕咕巨塑展現著古城的民俗風情;關帝廟內,高超的泥塑技藝精彩再現了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等典故。而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的遏云樓就位于西大街南側,現在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浚縣大平調展示的舞臺,聽到戲臺上傳來的鏗鏘有力的唱腔,老人們不時地跟著哼唱幾句。
如今,千年古城還多了不少時尚元素。手工藝體驗館、非遺工作室成了網紅景點。沿街商鋪將近80家,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的完整產業鏈條。每逢節假日,這里還會舉辦踩高蹺、劃旱船等社火巡游活動,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
“晚上的西大街比白天更有韻味,這兩年我們開始著力打造‘夜游古城燈光秀’活動品牌,歡迎大家體驗一下,真是一步一景、步步歡樂。”高青由衷地說。
在吳迪看來,不管是古街還是非遺,都要為其注入時代活力。未來,浚縣還要在西大街商業街區規模建設、品位提升上下功夫,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游客滿意度,讓浚縣古城這張名片越來越亮。(記者 溫小娟 張體義 陳晨)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