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籍烈士展志忠后人赴沈陽祭英魂
摘要:據該中心主任李中水介紹,今年3月,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會同軍事醫學研究院專家,前往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全面采集了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DNA檢測樣本。專機緩緩穿過水門,這是迎接歸國英烈的崇高禮遇。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芳!
英雄歸故里 浩氣存天地
新蔡籍烈士展志忠后人赴沈陽祭英魂
展志忠烈士的遺物和印章。(圖片來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展啟祥帶些家鄉的土,準備送到曾祖父的墓前。(照片由展啟祥提供)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英雄歸故里,浩氣存天地。
9月2日,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新蔡縣佛閣寺鎮展吳莊村的展保成、展啟祥,作為2020年歸國的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展志忠的親屬代表,參加此次在沈陽舉行的第八批烈士遺骸迎回和隨后舉行的安葬儀式。
展保成、展啟祥分別是展志忠烈士的孫子和重孫子。此次,他們特意裝了些家鄉的土,準備帶到展志忠烈士墓前,告慰先烈,撫慰英靈,寄托哀思。
“我的父母年事已高,此次我們代表全家前去祭奠爺爺,總算圓了一家人的心愿。我們很小就知道爺爺保家衛國英勇犧牲在異國他鄉。今天祖國強大了,爺爺若是地下有知應該含笑九泉了。”展保成說。
烈士展志忠 壯士百戰死 英骨終回家
近日,由退役軍人事務部和人民日報新媒體等發起的“送烈士回家”網絡活動,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陸續收到眾多信息,展開調查核實。
9月1日,從退役軍人事務部傳出消息,2020年歸國的第七批117位在韓志愿軍烈士,有4位烈士正式確認找到了親屬。這4位烈士分別是展志忠烈士、梁佰有烈士、吳雄奎烈士、林水實烈士,其中展志忠烈士是駐馬店市新蔡縣人。
“從得到線索到找到烈士親人這個過程很不容易。”駐馬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參與尋親的各方工作人員、志愿者們都說,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努力到底,盡一切可能讓為國犧牲的無名烈士“無名變回有名”。
在2020年回國的烈士遺骸遺物中,有一枚刻著“展志忠”的印章。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工作人員對照這枚可識別的印章,通過查找史料和檔案記錄等,尋找烈士后人,然后組織待核實的烈士親屬參與DNA信息采集和鑒定比對,最終確定了烈士的身份和親緣關系。
經核實,展志忠烈士,男,1920年生,籍貫為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1953年7月犧牲于朝鮮半島的江原道鐵原郡。
烈士身份鑒定是世界性難題。時隔數十年,幫這些烈士尋親,難上加難。2020年4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在北京揭牌。
據該中心主任李中水介紹,今年3月,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會同軍事醫學研究院專家,前往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全面采集了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DNA檢測樣本。7月,檢測團隊完成了這些志愿軍烈士遺骸DNA檢測工作。為做好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身份的鑒定工作,該中心會同遼寧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認真整理能表明烈士身份的遺物,共梳理出9枚印章。經過不懈努力,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第七批迎回的志愿軍烈士遺骸中4位烈士確定了身份和親緣關系。
當接到尋親的消息后,展志忠的兩個年事已高的兒子展超明與展超玉非常激動,一大早就來到佛閣寺鎮政府,然后統一到縣相關部門采集血樣。接著就是一天天盼望著鑒定結果,終于等來了父子相認的這一天。
烈士后人 一路向北祭奠英魂
據新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王學政介紹,展志忠烈士家在新蔡縣佛閣寺鎮展吳莊村。他的直系親屬眾多,有2個兒子、8個孫子。烈士的后人很平凡,平時務農,農閑外出務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展志忠烈士的長子展超明今年78歲,是一名黨員;次子展超玉74歲。兩位老人因病都行動不便,他們聽到尋親消息后,激動不已,跋涉20多公里到鎮政府,接受DNA比對。他們說,父親離家時他們還小,對父親幾乎沒有印象。父親犧牲后,他們的母親沒有再婚,辛苦地將他們兄弟二人拉扯長大。母親已于2005年離世。想不到他們年逾古稀,終于得到父親遺骸歸國的好消息。
展志忠烈士的兒子回憶,他們出生時父親已經在外打仗,他們母親在世的時候提起父親就非常傷心,不愿意多講父親的事,所以他們對父親的印象很模糊。烈士的孫輩也只是聽老一輩人說爺爺參軍犧牲了,其他的事情都不了解。
9月1日,展志忠烈士的孫子展保成與重孫子展啟祥在新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工作人員帶領下奔赴沈陽。作為2020年歸國的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親屬代表參加此次在沈陽舉行的第八批烈士遺骸迎回和安葬儀式。
回顧 烈士遺骸安葬于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讓我們把目光回到2020年9月27日。
當天,從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起飛的中國專機平穩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第七批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專機緩緩穿過水門,這是迎接歸國英烈的崇高禮遇。117名禮兵將五星紅旗輕輕覆蓋于棺槨之上,雙手將志愿軍烈士棺槨捧于胸前。12時25分,迎接儀式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正式開始。
5位90歲上下的志愿軍老戰士見證了當天的儀式,軍功章在他們胸前熠熠生輝。
當搭載第七批共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遺物的車隊經過時,老戰士們顫抖著起立,致以軍禮,迎接闊別70年的戰友回家。
“異國他鄉70載。如今終于回到祖國大地,回到人民的懷抱。”一名志愿軍老兵熱淚縱橫。
2020年9月28日上午,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隆重舉行。117名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志愿軍英烈,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志愿軍老戰士、烈士家屬、部隊官兵、中小學生代表等近300人參加儀式。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始建于1951年,1999年10月15日改建落成。陵園占地24萬平方米,地勢居高臨下,拾級而上,迎面矗立著一座23米高花崗巖砌成的四棱錐形紀念碑。碑體正面是董必武同志的親筆題字“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碑的頂部是中朝兩國國旗,旗下是手握沖鋒槍的志愿軍戰士銅像。碑的底部有銅鑄的花環,花環的兩側刻有“1950~1953年”字樣,這是志愿軍赴朝參戰和美國被迫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議的時間。碑的下半部刻有董必武同志1962年夏題詞手跡:“輝煌烈士盡功臣,不滅光輝不朽身。鴨綠江南花勝錦,北陵園畔草成茵。英雄氣魄垂千古,國際精神召萬民。峻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碑體的背面刻有471字祭文。紀念碑后松林中,安葬著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黃繼光、一級戰斗英雄邱少云、孫占元、楊連第及各級英雄模范志愿軍烈士。
據悉,展志忠烈士的遺物有紀念章、水壺、手電筒、剪子,一雙殘破的鞋底和印章。記者從駐馬店退役軍人事務局了解到,我市有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801人。此次為展志忠烈士尋找親人,很多人在默默做著工作。據了解,多年來,新蔡當地相關部門慰問烈士家人,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70余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19.7萬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芳!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